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导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预计的主要贡献及不足 | 第17-19页 |
2. 文献及理论综述 | 第19-3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关于跨国并购 | 第19-21页 |
·关于协同效应 | 第21-2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2-26页 |
·关于跨国并购 | 第22-25页 |
·关于协同效应 | 第25-26页 |
·跨国并购的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企业并购理论 | 第26-28页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3. 跨国并购与协同效应的概念界定 | 第31-47页 |
·跨国并购的定义 | 第31-33页 |
·跨国并购的分类 | 第33-36页 |
·协同效应的定义 | 第36-38页 |
·协同效应的分类 | 第38-47页 |
·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 | 第39-40页 |
·管理协同效应(Management Synergy) | 第40-43页 |
·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y) | 第43-47页 |
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总体情况及动因、风险分析 | 第47-61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发展进程 | 第47-49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 | 第49-55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体规模分析 | 第50-52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分析 | 第52-54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特征分析 | 第54-55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 第55-57页 |
·避开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 | 第55-56页 |
·获取先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56页 |
·获取战略性自然资源 | 第56页 |
·获取品牌效应,拓宽营销渠道 | 第56-57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 第57-59页 |
·战略目标选择风险 | 第57-58页 |
·政治法律风险 | 第58页 |
·融资风险 | 第58-59页 |
·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5. 万华实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分析 | 第61-79页 |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61-63页 |
·万华实业 | 第61-63页 |
·博苏化学 | 第63页 |
·万华实业跨国并购的背景分析 | 第63-68页 |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第63-67页 |
·行业背景分析 | 第67-68页 |
·万华实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 第68-69页 |
·打入欧洲市场,实现全球化战略 | 第68-69页 |
·获得协同效应,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 第69页 |
·万华实业跨国并购的过程分析 | 第69-74页 |
·万华实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 第74-79页 |
·万华实业跨国并购风险的Z值检验 | 第74-76页 |
·万华实业跨国并购的具体风险分析 | 第76-79页 |
6. 万华实业跨国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 第79-95页 |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第79-83页 |
·经营协同效应的财务数据分析 | 第79-81页 |
·经营协同效应的整合路径分析 | 第81-83页 |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 第83-89页 |
·管理协同效应的财务数据分析 | 第84-86页 |
·管理协同效应的整合路径分析 | 第86-89页 |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第89-93页 |
·财务协同效应的财务数据分析 | 第89-90页 |
·财务协同效应的整合路径分析 | 第90-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95-102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针对企业层面的相关建议 | 第96-99页 |
·制定与自身战略相匹配的并购计划 | 第96-97页 |
·做好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工作 | 第97页 |
·打造优秀并购团队,联合多方力量 | 第97-98页 |
·着力培养跨国并购的国际化人才 | 第98页 |
·增强企业的并购融资能力 | 第98-99页 |
·将整合工作贯穿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 | 第99页 |
·针对政府层面的相关建议 | 第99-102页 |
·完善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99-100页 |
·加强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策支持和宏观指导 | 第100页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后记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