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依据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关于常州方言词汇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关于常州评话以及《常州白泰官》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简介 | 第11-13页 |
·常州地理概况与常州方言概况 | 第11页 |
·口述者周玉峰简介 | 第11页 |
·常州评话与《常州白泰官》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白》与《现汉》同形异义词词义特征对比研究 | 第13-22页 |
·词形相同,部分意义有别 | 第13-19页 |
·未改变词性的 | 第13-18页 |
·改变词性的 | 第18-19页 |
·词形相同,意义迥异 | 第19-21页 |
·未改变词性的 | 第19-21页 |
·改变词性的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白》中常州方言词语的构词特征 | 第22-39页 |
·附加式构词 | 第22-26页 |
·词缀+词根 | 第22-23页 |
·词根+词缀 | 第23-26页 |
·重叠式构词 | 第26-35页 |
·名词重叠式 | 第26-27页 |
·动词重叠式 | 第27-28页 |
·形容词重叠式 | 第28-34页 |
·副词重叠式 | 第34-35页 |
·附加式与重叠式综合运用 | 第35-38页 |
·XYA 式 | 第35-36页 |
·XYZA 式 | 第36-37页 |
·AXYZ 式 | 第37页 |
·ABXY 式 | 第37-38页 |
·XYAB 式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白》中常州方言特征词的历史渊源 | 第39-47页 |
·分析来源并加以例证 | 第39-44页 |
·考求其本字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白》中常州方言熟语研究 | 第47-57页 |
·惯用语 | 第47-52页 |
·惯用语的界定 | 第47-48页 |
·《白》中的惯用语 | 第48-52页 |
·《白》中惯用语的特点 | 第52页 |
·歇后语 | 第52-55页 |
·歇后语的界定 | 第52-53页 |
·《白》中的歇后语 | 第53-54页 |
·《白》中歇后语的特点 | 第54-55页 |
·谚语 | 第55-56页 |
·谚语的界定 | 第55页 |
·《白》中的谚语 | 第55-56页 |
·《白》中谚语的特点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