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13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8-9页 |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编写的要求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9-12页 |
·对基础教育课程教科书的研究 | 第9-10页 |
·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提高化学教科书质量 | 第12页 |
·为化学教科书的选择与使用提供参考 | 第12页 |
·优化化学教学质量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教材 | 第13页 |
·教科书 | 第13页 |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编制的理论支撑 | 第13-15页 |
·学科结构理论 | 第13-14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15页 |
·构建教科书体系的原则 | 第15页 |
·化学教科书分析模型 | 第15-17页 |
3. 不同版本《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编写特点分析 | 第17-36页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 第17页 |
·三版本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分析 | 第17-27页 |
·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分析 | 第17-20页 |
·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分析 | 第20-23页 |
·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分析 | 第23-26页 |
·三版本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差异比较 | 第26-27页 |
·三版教科书内容组织的分析 | 第27-32页 |
·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内容组织的分析 | 第27-28页 |
·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内容组织的分析 | 第28-30页 |
·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内容组织的分析 | 第30-32页 |
·三版教科书呈现方式的分析 | 第32-36页 |
·栏目设置分析 | 第32-33页 |
·插图分析 | 第33-34页 |
·习题编制的分析 | 第34-36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6页 |
·建议 | 第36-38页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科书内容 | 第36-37页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开展活动探究 | 第37页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科书功能相近栏目进行整合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