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一、引言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教材分析评价的研究 | 第10页 |
·中学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研究 | 第11-12页 |
·本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关于教科书 | 第12页 |
·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第12-13页 |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3-15页 |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学科基本结构理论 | 第15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发展心理学理论 | 第16页 |
·美国“2061”计划对教科书的评价标准 | 第16-17页 |
三、本研究的整体设计 | 第17-18页 |
四、新旧课程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18-21页 |
·“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在课程改革前的教科书中的体现 | 第18-19页 |
·“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在新版教科书中的体现 | 第19-21页 |
五、人教、鲁科、苏教三版教科书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21-38页 |
·各版本教科书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与必修模块的衔接 | 第21-22页 |
·“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选择及编排的比较 | 第22-27页 |
·内容的选择与章节的安排 | 第22-23页 |
·新增知识在各版本教科书中的比较 | 第23-25页 |
·三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学生活动安排 | 第25-27页 |
·三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内容呈现 | 第27-36页 |
·各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整体组织形式 | 第27-29页 |
·各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具体内容的呈现形式 | 第29-36页 |
·各版本教科书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相关习题的比较 | 第36-38页 |
六、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三版本教科书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部分的相同点 | 第38页 |
·三版本教科书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部分的不同点 | 第38-39页 |
·对三版本教科书中“晶体结构与性质”部分的使用建议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