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研究
目录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小说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现状考察 | 第10-18页 |
(一)小说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 第10-15页 |
1. 小说文本解读的功利化 | 第10-12页 |
2. 小说文本解读的模式化 | 第12-14页 |
3. 小说文本解读的标准化 | 第14-15页 |
(二)小说教学中文本解读研究的意义 | 第15-18页 |
1.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2. 教师小说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 | 第16-17页 |
3. 学生小说阅读品鉴的指导依据 | 第17-18页 |
二、小说教学中文本的人物形象解读 | 第18-30页 |
(一)从人物关系切入,弄清人物主体 | 第18-21页 |
1. 了解形象体系的构置 | 第18-19页 |
2. 抓住主要人物来分析 | 第19-20页 |
3. 重视次要人物的作用 | 第20-21页 |
(二)从刻画手法切入,揭示人物特点 | 第21-25页 |
1. 人物语言刻画 | 第21-22页 |
2. 人物肖像刻画 | 第22-23页 |
3. 人物动作刻画 | 第23-24页 |
4. 人物心理刻画 | 第24-25页 |
(三)从情节事件切入,把握人物性格 | 第25-27页 |
1. 把握情节与人物的辩证关系 | 第25-26页 |
2. 抓住小说文本中的典型情节 | 第26-27页 |
(四)从典型环境切入,审视人物意义 | 第27-30页 |
1. 注意小说文本中的典型环境 | 第27-28页 |
2. 审视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意义 | 第28-30页 |
三、小说教学中文本的故事情节解读 | 第30-39页 |
(一)理清小说文本的情节线索 | 第30-32页 |
1. 情节线索的类型 | 第30-31页 |
2. 情节线索的梳理 | 第31-32页 |
(二)把握小说文本的情节构成 | 第32-36页 |
1. 情节构成的因素 | 第32-34页 |
2. 情节构成的技巧 | 第34-36页 |
(三)注意小说文本的情节变化 | 第36-39页 |
1. 情节变化的表现 | 第36-37页 |
2. 情节变化的把握 | 第37-39页 |
四、小说教学中文本的空白结构解读 | 第39-48页 |
(一)空白结构的理论窥察 | 第39-42页 |
1. 中国空白结构理论探微 | 第39-40页 |
2. 西方空白结构理论概说 | 第40-41页 |
3. 空白结构的读者鉴赏意义 | 第41-42页 |
(二)空白结构的多维解读 | 第42-48页 |
1. 形象空白的解读 | 第42-44页 |
2. 情节空白的解读 | 第44-46页 |
3. 情感空白的解读 | 第46-48页 |
五、小说教学中文本的叙述方式解读 | 第48-54页 |
(一)观察性叙述方式的解读 | 第48-49页 |
(二)参与性叙述方式的解读 | 第49-51页 |
(三)全知性叙述方式的解读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