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提出问题 | 第10页 |
·背景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简要述评 | 第19页 |
·研究方案 | 第19-22页 |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 第20页 |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22-23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3页 |
·公共财政理论的内涵 | 第23页 |
·公共财政理论与基础教育均等化 | 第23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4页 |
·公共产品理论的内涵 | 第23-24页 |
·公共产品理论与基础教育均等化 | 第24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 | 第24-25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基础教育均等化 | 第25页 |
·罗尔斯正义论 | 第25-27页 |
·罗尔斯正义论的提出 | 第25-26页 |
·罗尔斯正义论与基础教育均等化 | 第26-27页 |
3 成都市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 第27-42页 |
·成都市基础教育基本情况 | 第27页 |
·成都市基础教育差异表现 | 第27-37页 |
·基础教育教育经费差异 | 第28-32页 |
·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差异 | 第32-35页 |
·基础教育物质条件差异 | 第35-37页 |
·基础教育教育机会差异 | 第37页 |
·成都市基础教育差异原因 | 第37-42页 |
·分割的户口登记制度 | 第38-39页 |
·城市偏好的二元财政制度 | 第39-40页 |
·“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 第40-42页 |
4 成都市基础教育区域均等化的实证分析 | 第42-51页 |
·基于产出有效性水平的成都市基础教育区域均等化评估 | 第42-48页 |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产出有效性评估结果 | 第43-48页 |
·成都市基础教育区域间产出有效性水平差异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指标选择与模型设定 | 第48-49页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1-59页 |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建议 | 第51-59页 |
·均衡配置财政资金总量和结构 | 第51-53页 |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 第53-54页 |
·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 第54-56页 |
·改善办学条件 | 第56页 |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