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柴油机进气过程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仿生非光滑表面的减粘降阻效应 | 第12页 |
·仿生非光滑表面柴油机进气道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改善柴油机进气道流通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仿生非光滑表面减粘降阻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进气道模型构建及 CFD 数值模拟理论 | 第19-27页 |
·柴油机进气道几何建模 | 第19-20页 |
·CATIA 软件简介 | 第19页 |
·柴油机进气道三维模型的构建 | 第19-20页 |
·进气道模型网格划分 | 第20-23页 |
·Hypermesh 软件简介 | 第21页 |
·网格的类型及选择 | 第21-23页 |
·进气道模型流场分析 | 第23-24页 |
·FLUENT 软件简介 | 第23-24页 |
·FLUENT 求解过程 | 第24页 |
·进气道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及解决方案 | 第24-26页 |
·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 第25-26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求解方法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柴油机进气道稳流试验及数据对比分析 | 第27-41页 |
·稳流试验台架结构 | 第27-28页 |
·气道评价方法 | 第28-30页 |
·Ricardo 方法 | 第28-29页 |
·FEV 方法 | 第29-30页 |
·AVL 方法 | 第30页 |
·稳流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0-32页 |
·光滑内表面柴油机进气道 CFD 数值模拟分析 | 第32-38页 |
·进气道三维网格划分 | 第32-34页 |
·进气道模型流场计算 | 第34-35页 |
·涡流比和流量系数的计算 | 第35-38页 |
·进气道数值模拟试验与稳流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模型构建及实验方案设定 | 第41-51页 |
·仿生非光滑单元体分析及提取 | 第41-44页 |
·生物非光滑单元体的类型 | 第41-44页 |
·生物非光滑单元体的类型设计 | 第44页 |
·进气道非光滑单元处理部位选取 | 第44-45页 |
·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处理 | 第45-47页 |
·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试验方案设计 | 第45-47页 |
·试验结果处理——极差分析法(直观分析法) | 第47页 |
·仿生非光滑表面柴油机进气道三维模型构建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5章 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数值模拟及数据分析 | 第51-71页 |
·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模拟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1-67页 |
·凹坑形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 CFD 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56页 |
·凸包形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 CFD 数值模拟分析 | 第56-60页 |
·U 形沟槽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 CFD 数值模拟分析 | 第60-63页 |
·V 形沟槽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 CFD 数值模拟分析 | 第63-67页 |
·四种仿生非光滑表面进气道涡流比对比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