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 ·高等职业教育 | 第15页 |
| ·教学质量的界定 | 第15-16页 |
| ·评价的界定 | 第16页 |
| ·体系的界定 | 第16-17页 |
|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 第17页 |
| ·教学评价作用 | 第17-18页 |
| ·教学评价的方式 | 第18页 |
| ·教学评价的方法 | 第18-20页 |
| ·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 | 第1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18-19页 |
|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分析 | 第21-30页 |
|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征 | 第21-25页 |
|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教育教学的区别 | 第21-22页 |
|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特征 | 第22-25页 |
|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评价指导思想不清晰 | 第25-26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 | 第26-27页 |
| ·评价的效益不高 | 第27页 |
| ·评价目的不明确,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 第27页 |
| ·教学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 ·学生因素 | 第28-29页 |
| ·教师因素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44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3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0-31页 |
| ·评价主体的组成 | 第31-32页 |
| ·评价指标的来源 | 第32-33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3-41页 |
|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3-36页 |
| ·专家的组成 | 第36页 |
| ·第一轮专家咨询 | 第36-40页 |
| ·第二轮专家咨询 | 第40-41页 |
| ·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 第44-54页 |
| ·基本思路 | 第44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50页 |
| ·确定权重的基本步骤 | 第44-46页 |
| ·权重计算实例 | 第46-48页 |
| ·高职院校评价指标权重表的最终形成 | 第48-50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 第50-53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构建总体思路 | 第50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步骤 | 第50-52页 |
| ·评价方法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6章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第54-64页 |
| ·系统分析 | 第54-58页 |
| ·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54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54-55页 |
| ·创建基本的E-R图 | 第55-57页 |
| ·系统的基本数据字典 | 第57-58页 |
| ·技术准备 | 第58-59页 |
| ·系统体系结构选择 | 第58页 |
| ·开发工具选择 | 第58-59页 |
| ·数据库选择 | 第59页 |
| ·系统概要设计 | 第59-60页 |
| ·功能模块划分 | 第59页 |
|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简述 | 第59-60页 |
| ·系统详细设计之数据表设计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附录 | 第67-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