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地方教育论文

渝东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7-8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一、研究目的第8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8-9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及评析第9-14页
  一、研究综述第9-13页
  二、评析现有的文献第13-14页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第14-17页
  一、留守儿童第15页
  二、进城务工人员第15页
  三、义务教育第15-16页
  四、农村社区第16-17页
第二章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17-20页
 一、研究对象第17页
 二、研究问题及假设第17-18页
 三、研究现场第18页
 四、样本与抽样第18页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第18-20页
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第20-52页
 第一节 渝东南地区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第20-25页
  一、留守儿童父母亲外出情况调查第21-22页
  二、外出父母亲打工地区分布第22-23页
  三、回家次数统计第23-24页
  四、进城务工的父母亲与留守孩子的沟通第24-25页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第25-28页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第26页
  二、监护类型分类第26-28页
 第三节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及学习状况的分析第28-40页
  一、衣食住行第28-29页
  二、卫生和健康第29-30页
  三、安全状况第30-31页
  四、留守儿童在家的劳动第31-33页
  五、留守儿童日常消费第33-35页
  六、节假日和放学后的活动情况第35页
  七、与监护人及亲子的交流情况第35-37页
  八、留守儿童的学习期望以及学习监督第37-40页
 第四节 留守儿童学校生活及学习状况分析第40-48页
  一、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第40-43页
  二、课后活动及遵守纪律第43-45页
  三、留守儿童与老师之间的沟通第45-48页
 第五节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的分析第48-52页
  一、同学与同伴间的交往第48-50页
  二、其他交往第50-52页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第52-64页
 第一节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第52-53页
  一、自主性增强,有利于自强自立性格的养成第52-53页
  二、接受外界信息较多,视野较为开阔第53页
  三、家庭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第53页
 第二节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消极影响第53-55页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弱势第53-54页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弱势第54-55页
  三、留守儿童的安全弱势第55页
  四、留守儿童的心理弱势第55页
  第三节 应对策略及建议第55-64页
  一、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第56-60页
  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第60-61页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录第66-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文价值教育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整合的行动研究
下一篇:H学校一个流失教师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