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价值教育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整合的行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一、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二、实践背景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4-16页 |
一、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二、研究的价值 | 第15-16页 |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意义 | 第16-17页 |
二、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及意义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47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一、人文价值教育 | 第20-21页 |
二、汉语拼音 | 第21-22页 |
三、整合 | 第2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22-47页 |
一、汉语拼音教学文献综述 | 第22-41页 |
二、人文价值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文献综述 | 第41-47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47-56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47-52页 |
一、“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 第47-50页 |
二、研究数据收集的方法 | 第50-52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52-56页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52页 |
二、研究工具的设计 | 第52-54页 |
三、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推广度 | 第54-55页 |
四、研究的伦理问题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 第56-67页 |
第一节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问题的发现与分析 | 第56-62页 |
一、研究对象概况 | 第56-57页 |
二、对教师的前访谈及分析 | 第57-60页 |
三、对学生的前访谈及分析 | 第60-62页 |
第二节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 第62-67页 |
一、行动研究的目标 | 第62-63页 |
二、行动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63-64页 |
三、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64-65页 |
四、行动研究的预期成果 | 第65页 |
五、行动研究小组成员说明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行动研究方案的实施 | 第67-122页 |
第一节 人文价值教育与小学汉语 | 第67-88页 |
拼音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 | 第67-88页 |
一、对所用教材的分析 | 第67-69页 |
二、组内交流和讨论 | 第69-70页 |
三、教学设计 | 第70-88页 |
第二节 人文价值教育与小学汉语 | 第88-104页 |
拼音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 | 第88-104页 |
一、教学实施阶段1 | 第88-96页 |
二、教学实施阶段2 | 第96-104页 |
第三节 后访谈与测试 | 第104-109页 |
一、后访谈 | 第104-109页 |
二、测试 | 第109页 |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109-122页 |
一、课堂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110-114页 |
二、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114-120页 |
三、测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122-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9页 |
附录 | 第129-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个人简历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