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车理论论文--机车试验论文

基于列车运动的轨道与地面振动能量回收机理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振动能量回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概括第16-17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轨道结构垂向受力模型的建立第18-33页
   ·轨道列车垂向系统振动原因和激励模型第18-20页
     ·轨道列车垂向系统振动原因第18-19页
     ·激励模型第19-20页
   ·轨道列车垂向系统激振荷载的模拟第20-26页
     ·轨道列车激振荷载模型建立第20-22页
     ·轨道列车激振荷载模型模拟仿真第22-26页
   ·轨道结构垂向受力模型第26-31页
     ·轨道垂向受力基本假设以及计算模型的确定第26-27页
     ·连续基础梁微分方程及其解第27-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压电能量回收理论分析第33-47页
   ·压电材料概述第33-35页
     ·压电效应第33-34页
     ·压电材料的分类第34-35页
   ·压电方程第35-39页
     ·压电振子的四类边界条件第35-37页
     ·压电方程第37-39页
   ·压电振子结构分析第39-45页
     ·压电振子的振动模式第40-44页
     ·压电振子的支撑方式第44-45页
     ·压电振子的等效电路第45页
   ·压电陶瓷叠堆理论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轨道列车垂向系统振动能量回收模型的建立第47-65页
   ·轨道结构模型第47-50页
   ·压电陶瓷的安放位置第50-52页
     ·压电材料的选择第50页
     ·压电陶瓷的安放位置的确定第50-52页
   ·PZT-4 压电陶瓷的位移形变分析第52-57页
   ·压电能量转化理论模型第57-64页
     ·基于轨道垂向振动的压电方程的确定第57-58页
     ·能量输出模型的建立第58-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系统初步设计第65-72页
   ·基于轨道振动能量回收的压电陶瓷发电特性分析第65-68页
     ·负载特性分析第65-66页
     ·压电陶瓷发电特性分析第66-68页
   ·能量回收电路第68-70页
     ·振动能量标准回收电路第68-69页
     ·振动能量两倍压回收电路第69-70页
   ·能量收集初步理论估算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总结第72页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捷联惯性技术的轨道线路状态动态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地铁车辆空调控制器故障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