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谷胱甘肽的结构及性质 | 第10-11页 |
| ·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 | 第11-12页 |
| ·谷胱甘肽的应用 | 第12-13页 |
| ·谷胱甘肽在临床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 ·谷胱甘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第12-13页 |
|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13页 |
| ·谷胱甘肽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GSH的主要生产方法 | 第13-17页 |
| ·萃取法 | 第14页 |
| ·酶法 | 第14页 |
| ·化学合成法 | 第14-15页 |
| ·发酵法 | 第15-17页 |
| ·诱变方法 | 第17-19页 |
| ·亚硝酸诱变 | 第17页 |
| ·亚硝基胍诱变 | 第17页 |
| ·紫外诱变(UV诱变) | 第17页 |
| ·等离子诱变 | 第17-18页 |
| ·60Coγ射线辐射 | 第18页 |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18页 |
| ·微波诱变 | 第18页 |
| ·复合诱变 | 第18-19页 |
| ·谷胱甘肽提取方法 | 第19-20页 |
| ·沸水浴抽提 | 第19页 |
| ·热水浴抽提 | 第19页 |
| ·微波辅助提取 | 第19页 |
| ·超声波萃取法 | 第19页 |
| ·高压均质破碎 | 第19页 |
| ·其他破碎方法 | 第19-20页 |
| ·GSH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 ·荧光法 | 第20页 |
| ·四氧嘧啶法(ALLOXAN试剂衍生化法) | 第20-21页 |
| ·DTNB法 | 第21页 |
| ·碘量法 | 第21页 |
| ·DTNB[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谷胱甘肽还原酶循环法 | 第21页 |
| ·HPLC法 | 第21-22页 |
| ·其他方法 | 第22页 |
| ·立题背景及本文的研究任务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高产GSH菌株选育 | 第24-40页 |
| ·材料 | 第24-25页 |
| ·实验样品 | 第24页 |
| ·仪器试剂 | 第24-25页 |
| ·培养基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 ·分离方法 | 第25页 |
| ·发酵实验 | 第25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25-26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6页 |
| ·抽提方法 | 第26页 |
| ·检测方法 | 第26页 |
| ·DTBN法测定GSH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 | 第26页 |
| ·菌株鉴定 | 第26-27页 |
| ·菌种筛选结果 | 第27-30页 |
| ·GSH标准曲线 | 第27页 |
| ·高产菌株 | 第27-29页 |
| ·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29-30页 |
| ·菌种诱变方法与结果 | 第30-35页 |
| ·诱变条件确定 | 第30-32页 |
| ·突变株的筛选 | 第32-35页 |
| ·变异菌株稳定性考察 | 第35页 |
| ·菌种鉴定 | 第35-39页 |
| ·pt-32-3形态特征 | 第35-37页 |
| ·菌株pt-32-218SrDNA序列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发酵条件研究 | 第40-7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 ·供试菌株 | 第40页 |
| ·培养基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 ·检测方法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70页 |
| ·pt-32-3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43-44页 |
| ·培养基优化 | 第44-57页 |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57-62页 |
| ·氨基酸对产GSH影响 | 第62-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