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印尼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选题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8页
     ·汉语趋向补语研究现状第10-15页
       ·汉语趋向补语的总体研究第10-13页
       ·汉语趋向补语的个案研究第13-14页
       ·留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第14-15页
     ·汉语印尼语对比研究及其偏误研究现状第15-18页
       ·对比分析研究第15-17页
       ·偏误分析研究第17-18页
   ·本文的考察范围及研究思路第18-19页
   ·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9-20页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20-34页
   ·汉语中的趋向补语第20-23页
     ·汉语趋向补语的类型第20-21页
       ·简单趋向补语第20页
       ·复合趋向补语第20-21页
     ·汉语趋向补语的意义第21-22页
       ·汉语趋向补语的基本义第21页
       ·汉语趋向补语的引申义第21-22页
     ·汉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第22-23页
       ·汉语简单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第22-23页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第23页
   ·汉语简单趋向补语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23-30页
     ·“来”“去”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24-26页
     ·“上”“下”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26-27页
     ·“进”“出”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27-28页
     ·“回”“过”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28-30页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30-33页
     ·“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30-31页
     ·“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31-32页
     ·“回来、回去、过来、过去”在印尼语中的对应表达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印尼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分析第34-58页
   ·印尼学生汉语趋向补语语料调查第34-45页
     ·问卷调查第34-43页
       ·对象与范围第34-35页
       ·思路与方法第35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35-43页
     ·语料库调查第43-45页
       ·语料调查的思路与方法第43页
       ·语料中偏误类型的归纳第43-45页
   ·印尼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分析第45-56页
     ·宾语错位第45-51页
       ·简单趋向补语的宾语错位第45-48页
       ·复合趋向补语的宾语错位第48-51页
     ·补语错误第51-55页
       ·简单趋向补语的补语错误第51-52页
       ·复合趋向补语的补语错误第52-55页
     ·动词缺失第55-56页
       ·简单趋向补语的动词缺失第55页
       ·复合趋向补语的动词缺失第55-56页
   ·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印尼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原因分析与教学建议第58-69页
   ·印尼学生趋向补语的偏误原因分析第58-64页
     ·第一语言负迁移第58-60页
     ·目的语规则泛化第60页
     ·教学中的淡化处理第60-61页
     ·印尼的文化影响第61-62页
     ·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第62-64页
       ·学生的年龄因素第62页
       ·学生的性格因素第62-63页
       ·学生的家庭因素第63页
       ·学生的焦虑程度第63-64页
   ·印尼学生趋向补语的教学建议第64-68页
     ·培养正确语感,讲究对比方法第64-65页
     ·重视语法规则与教学顺序第65-67页
     ·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语第69-71页
   ·本文的结论第69-70页
   ·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70-71页
附录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后记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偏积分微分方程正交样条配置方法
下一篇:连续有限元求解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高效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