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 1、绪论 | 第25-26页 |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5页 |
|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关于义项的确定方法 | 第26页 |
| 2、《搜神记》动词同义词词组 | 第26-31页 |
| 3、《搜神记》动词同义词辨析 | 第31-34页 |
| (1) 动作行为的实际所指不同 | 第31-32页 |
| (2) 动作的宾语不同 | 第32页 |
| (3) 动作的施事和受事的地位不同 | 第32页 |
| (4) 动作的侧重点不同 | 第32-33页 |
| (5) 行为动作的程度不同 | 第33页 |
| (6) 句法功能不同 | 第33页 |
| (7)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 第33-34页 |
| 4、《搜神记》动词同义词的同义关系格式 | 第34-36页 |
| 5、《搜神记》动词同义词形成的途径 | 第36-40页 |
| ·词义的引申 | 第36-37页 |
| ·新词新义的产生 | 第37-39页 |
| ·方言词进入通语 | 第39-40页 |
| 6、《搜神记》动词同义词的特点 | 第40-44页 |
| ·同义词组中出现大量复音词,而且这些复音词大部分是并列式的 | 第40-41页 |
| ·同义词组中出现很多新词新义 | 第41-43页 |
| ·同义词组中出现很多口语词 | 第43页 |
| ·同义词组中的词的地位是不平衡的 | 第43-44页 |
| 7、从《搜神记》动词同义词看《汉语大词典》中对词语词义的晚收和失收情况 | 第44-46页 |
| ·晚收的情况 | 第44-45页 |
| ·失收的情况 | 第45-46页 |
| 8、结语 | 第46页 |
| 注释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