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人员激励方式探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1 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问题 | 第12-24页 |
1.1 高新技术企业概况 | 第12-15页 |
1.1.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和发展情况 | 第13-14页 |
1.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 核心技术人员的重要作用 | 第15-16页 |
1.3 对激励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16-22页 |
1.3.1 技术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1.3.2 正外部经济效应及技术后创新 | 第18-19页 |
1.3.3 激励机制问题的提出 | 第19-21页 |
1.3.4 激励机制对个人边际收益的影响 | 第21-22页 |
1.4 从企业生命周期看各阶段的激励方式 | 第22-24页 |
2 传统薪酬激励模式 | 第24-35页 |
2.1 传统薪酬激励存在的原因 | 第25页 |
2.2 传统薪酬激励的不同类型 | 第25-30页 |
2.2.1 基本工资 | 第25-26页 |
2.2.2 年薪制 | 第26-29页 |
2.2.3 奖金 | 第29-30页 |
2.3 传统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2.3.1 传统激励机制不存在长期激励作用 | 第30-31页 |
2.3.2 年薪收入和所在行业无直接关系 | 第31页 |
2.3.3 年薪收入与所在公司业绩相关性不大 | 第31-32页 |
2.4 传统薪酬激励的实施 | 第32-34页 |
2.5 由传统薪酬激励引发的思考 | 第34-35页 |
3 股权激励模式 | 第35-42页 |
3.1 股权激励机制的提出 | 第35-36页 |
3.2 股权激励的概念与原理 | 第36-38页 |
3.3 股权激励的不同类型 | 第38-39页 |
3.3.1 三大类型的划分 | 第38页 |
3.3.2 按持股的形式划分 | 第38-39页 |
3.4 股权激励的优点和不足及相关分析 | 第39-42页 |
3.5 股权激励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 第42页 |
4 股份期权激励模式 | 第42-79页 |
4.1 股份期权问题的提出 | 第43-46页 |
4.1.1 股票期权激励原理 | 第43-44页 |
4.1.2 实施股票期权的现实问题 | 第44-46页 |
4.2 非上市公司股份期权激励分析 | 第46-57页 |
4.2.1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机理 | 第46页 |
4.2.2 股份期权的概念及激励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4.2.3 股份期权约束的理论解释及实践 | 第47-54页 |
4.2.4 从一种新角度分析激励与约束并存 | 第54-56页 |
4.2.5 股份期权的定价参考 | 第56页 |
4.2.6 影响授予股份期权的因素及相应对策 | 第56-57页 |
4.3 非上市公司股份期权激励的几种模式 | 第57-58页 |
4.4 传统薪酬、股权和股份期权激励模式的比较 | 第58-63页 |
4.4.1 期股与期权的比较 | 第59-60页 |
4.4.2 权利和义务比较 | 第60页 |
4.4.3 股权价值分析比较 | 第60-62页 |
4.4.4 激励的导向比较 | 第62-63页 |
4.5 对核心技术人员综合激励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 第63-73页 |
4.6 一种“入门费-股份期权”模型 | 第73-79页 |
4.6.1 对欲加入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 | 第73-75页 |
4.6.2 企业间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