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9-10页 |
2、访谈法 | 第10页 |
3、问卷调查法 | 第10页 |
第一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综述 | 第10-25页 |
一、国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 第10-17页 |
1、环境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2页 |
2、环境教育的重新定向和"环境、人口、发展"教育的兴起 | 第12-15页 |
3、"十年计划"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动 | 第15-16页 |
4、世界各地对"十年计划"的回应 | 第16-17页 |
二、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况 | 第17-25页 |
1、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现状 | 第17-22页 |
2、我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 第22-25页 |
第二章、初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比较 | 第25-65页 |
一、我国中小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材发展历程 | 第25-30页 |
1、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环保知识介绍为主的环境教育教材(70年代——90年代中期) | 第26-27页 |
2、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以多学科内容为基础的环境教育教材(90年代中期——2003年) | 第27-28页 |
3、《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为依据的环境教育教材 | 第28-29页 |
4、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材的初步探索 | 第29-30页 |
二、中小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的独特价值 | 第30-31页 |
1、中小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产生的背景 | 第30-31页 |
2、中小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的独特价值 | 第31页 |
三、初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对比分析 | 第31-65页 |
1、教材的编写背景 | 第32-34页 |
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 第34-36页 |
3、教材内容的组织与选择 | 第36-49页 |
4、教材内容的呈现与表达 | 第49-58页 |
5、教材特色分析 | 第58-61页 |
6、教材的版式设计、印刷装帧、图片质量的比较 | 第61-62页 |
7、教材使用调查分析——以西城区地方教材《我爱我的家园(中学版)》为例 | 第62-65页 |
第三章、对于初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材编写和使用的建议 | 第65-71页 |
一、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65-69页 |
1、对教材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建议: | 第65-67页 |
2、对教材内容呈现与表达方式的建议 | 第67-69页 |
二、对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的建议 | 第69页 |
三、其他建议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1:《我爱我的家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使用情况学生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2:《我爱我的家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地方教材相关资料 | 第75-78页 |
附录3:湖北省初中《环境教育》相关资料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