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朱德熙语法思想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绪论第9-17页
 一、朱德熙生平、著述简介第9-11页
 二、研究的范围第11-12页
 三、前人的研究第12-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五、研究目标第16-17页
第1章 朱德熙的汉语语法特点论第17-36页
   ·朱德熙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论述第17-21页
     ·对“汉语中词序和虚词显得特别重要”的观点的批评第17-18页
     ·对汉语关系全局的语法特点的阐述第18-20页
     ·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还表现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上第20-21页
   ·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简史第21-28页
     ·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的分期第21-22页
     ·学术界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第22-27页
     ·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的动向第27-28页
   ·朱德熙对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的贡献第28-32页
     ·廓清了学术界的一些模糊认识第29-30页
     ·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的一些问题第30-32页
     ·体现了语言类型学视野下汉语语法特点论的思想的荫芽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6页
第2章 朱德熙的词类观第36-66页
   ·朱德熙关于词类问题的重要论述第36-44页
     ·朱德熙对“词”的认识第37-38页
     ·朱德熙建立的词类系统第38-40页
     ·朱德熙划分词类的根据第40-42页
     ·词类的共性和个性第42-43页
     ·词的兼类问题第43-44页
   ·朱德熙词类观形成的时期第44-45页
   ·学术界对词类问题的认识第45-60页
     ·词类研究简史第45-52页
     ·主要语法学家和教学语法著作的词类系统第52-57页
     ·关于词类问题的争议第57-60页
   ·朱德熙对汉语词类问题研究的贡献和尚存在的问题第60-63页
     ·朱德熙在词类系统方面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第60-61页
     ·朱德熙在词类理论方面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3章 朱德熙词组本位的语法观第66-84页
   ·朱德熙“词组本位”语法观的主要内容第66-71页
     ·对“句本位”语法体系的批评第66-67页
     ·“词组本位”语法观的内容第67-69页
     ·“词组本位”语法体系的优点第69-70页
     ·“句子”在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中的地位第70-71页
   ·语法学史上不同的本位观述评第71-78页
     ·“词(类)本位”的语法观第71页
     ·“句本位”的语法观第71-72页
     ·“词组本位”的语法观第72-73页
     ·小句中枢说第73-75页
     ·“字本位”的语法观第75-76页
     ·“复本位”说第76-77页
     ·“无本位”观第77-78页
   ·与“本位”有关的理论问题第78-80页
     ·关于“本位”的不同理解第78页
     ·如何确定以何种语言单位为“本位”第78-80页
   ·在比较中看朱德熙“词组本位”的语法观第80-82页
     ·从揭示形式和意义的关系的深度来看第80页
     ·从揭示汉语特点的深度来看第80-81页
     ·从词组和句子的关系来看第81页
     ·从“词组本位”和“句本位”的关系来看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4章 朱德熙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论思想第84-111页
   ·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第84-91页
     ·坚持语法构造的层次性第84-85页
     ·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第85-87页
     ·区分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平面第87-88页
     ·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第88-90页
     ·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第90-91页
   ·语法研究、分析的方法第91-105页
     ·结构主义的方法:替换、扩展、层次分析、分布第91-95页
     ·后期结构主义方法和早期转换生成语法分析方法的结合—变换分析法第95-98页
     ·语义学中义素分析法的合理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第98-100页
     ·从属关系语法和格语法影响下的产物—配价分析方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第100-101页
     ·“指称”理论和分析方法第101-105页
   ·朱德熙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第105-109页
     ·从语法分析方法的嬗变来看第105-106页
     ·从引起讨论的情况来看第106-108页
     ·从学者对其分析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来看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5章 朱德熙其他的语法思想第111-125页
   ·区分“组合式”和“粘合式”的思想第111-113页
   ·汉语语法学史和西方语言学流派方面的一些观点第113-119页
     ·汉语语法学史方面的有关论述第113-117页
     ·对西方语言学流派的一些认识和评价第117-119页
   ·提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问题第119-120页
     ·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来看第119页
     ·从研究对象和研究结果来看第119-120页
   ·提出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类比法”和“简缩法”第120-122页
   ·把“兼语式”归入“连动式”的思想第122-123页
   ·重视现代汉语中的“虚化动词”的研究第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6章 朱德熙语法思想的来源第125-150页
   ·国内语法学家对朱德熙的影响第125-132页
     ·陈承泽对朱德熙的影响第125-126页
     ·陈望道、方光焘对朱德熙的影响第126-127页
     ·陆志韦、王力对朱德熙的影响第127-128页
     ·赵元任对朱德熙的影响第128-129页
     ·吕叔湘对朱德熙的影响第129-132页
   ·国外语法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对朱德熙的影响第132-149页
     ·“结构主义”及其代表人物的影响第132-143页
     ·乔姆斯基及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第143-145页
     ·特思尼耶尔从属关系语法的影响第145-148页
     ·菲尔墨格语法的影响第148-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结语: 朱德熙语法思想探因第150-155页
 一、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学术研究第150页
 二、作为研究者的开阔的眼界第150-151页
 三、善于继承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的语言理论第151-152页
 四、十分重视汉语事实,注意方法论的探讨第152-153页
 五、把生命融入学术的崇高精神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个人简历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州市法院行政诉讼制度运行情况调查研究
下一篇:海洋浮霉状菌分子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