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4页 |
·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概述 | 第12-18页 |
·浮霉菌概述 | 第18-41页 |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内容 | 第41-4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4-65页 |
·材料 | 第44-56页 |
·基本方法 | 第56-65页 |
第三章 南中国海沉积物及西太平洋表层水浮霉菌多样性研究 | 第65-89页 |
·南中国海MD2896站位沉积物浮霉菌多样性研究 | 第65-75页 |
·沉积物与浮霉菌 | 第65-66页 |
·南中国海MD2896站位沉积物浮霉菌研究结果 | 第66-75页 |
·西太平洋表层水浮霉菌多样性研究 | 第75-81页 |
·表层水与浮霉菌 | 第75页 |
·西太平洋表层水浮霉菌研究结果 | 第75-81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81-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四章 浮霉菌16S RRNA基因引物设计 | 第89-105页 |
·为什么要设计新的引物来检测浮霉菌 | 第89-91页 |
·对于不可培养细菌浮霉菌16S rRNA基因研究的重要性 | 第89-90页 |
·现有浮霉菌16S rRNA基因引物的缺陷与不足 | 第90-91页 |
·引物设计 | 第91-99页 |
·ARB浮霉菌数据库的建立 | 第91-96页 |
·引物设计及理论验证 | 第96-99页 |
·新引物的实验验证 | 第99-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南中国海MD2896站位沉积物厌氧氨氧化研究 | 第105-120页 |
·沉积物厌氧氨氧化研究的意义和复杂性 | 第105-106页 |
·南中国海MD2896站位沉积物厌氧氨氧化细菌相关结果 | 第106-109页 |
·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106页 |
·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106-108页 |
·进一步验证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尝试 | 第108-109页 |
·南中国海MD2896站位沉积物0.1m层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结果 | 第109-112页 |
·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扩增结果 | 第109-110页 |
·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结果 | 第110-11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12-117页 |
·本章小结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本章节小结 | 第117页 |
·厌氧氨氧化细菌展望 | 第117-120页 |
第六章 中国近海浮霉菌CARD-FISH研究 | 第120-135页 |
·浮霉菌CARD-FISH/FISH研究进展 | 第120-121页 |
·浮霉菌CARD-FISH条件的摸索 | 第121-122页 |
·长江口浮霉菌CARD-FISH结果 | 第122-127页 |
·南中国海垂直站位浮霉菌CARD-FISH结果 | 第127-13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31-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35-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6页 |
博士期间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