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的桥梁照明供电监控系统的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 ·桥梁照明供电系统设计背景 | 第8页 |
| ·现场总线概述 | 第8-11页 |
|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及优势 | 第9-11页 |
| ·国内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 | 第11页 |
| ·CAN总线概述 | 第11-16页 |
| ·CAN总线的特点 | 第11-12页 |
| ·CAN可靠性 | 第12-13页 |
| ·CAN的分层结构 | 第13页 |
| ·CAN总线的通信距离 | 第13-14页 |
| ·CAN报文的帧类型 | 第14-16页 |
| ·工业以太网与TCP/IP | 第16-18页 |
| ·以太网概述 | 第16-17页 |
| ·TCP/IP | 第17-18页 |
| ·现场总线接入以太网相技术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 第2章 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 | 第20-29页 |
| ·系统结构 | 第20-21页 |
| ·监控子站 | 第21-26页 |
| ·1号子站 | 第22-23页 |
| ·2号子站 | 第23-24页 |
| ·3号子站 | 第24-25页 |
| ·4号子站 | 第25-26页 |
| ·系统功能 | 第26-27页 |
| ·变电所监控功能 | 第26页 |
| ·照明系统监控功能 | 第26-27页 |
| ·航空障碍灯和航标灯监控功能 | 第27页 |
| ·系统接地设计与系统供电 | 第27-28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28-29页 |
| 第3章 Ethernet/CAN网关硬件设计 | 第29-44页 |
| ·网关总体设计 | 第29-30页 |
| ·CAN总线接口的设计 | 第30-37页 |
| ·CAN控制器SJA1000 | 第31-35页 |
| ·高速CAN总线驱动收发器TJA1040 | 第35-36页 |
| ·CAN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 ·以太网接口的设计 | 第37-44页 |
| ·全双工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 | 第38-41页 |
| ·以太网接口硬件设计 | 第41-44页 |
| 第4章 底层驱动程序设计 | 第44-53页 |
| ·CAN接口软件设计 | 第44-47页 |
| ·SJA1000初始化 | 第44-45页 |
| ·接收子程序 | 第45页 |
| ·发送子程序 | 第45-47页 |
| ·以太网接口软件设计 | 第47-53页 |
| ·初始化RTL8019AS | 第47-48页 |
| ·发送与接收子程序 | 第48-53页 |
| 第5章 TCP/IP协议设计 | 第53-72页 |
| ·TCP/IP协议 | 第53-54页 |
| ·ARP协议 | 第54-57页 |
| ·ARP协议工作原理 | 第54-55页 |
| ·报文格式 | 第55-56页 |
| ·ARP程序实现 | 第56-57页 |
| ·IP协议 | 第57-60页 |
| ·IP报文格式 | 第57-58页 |
| ·IP报文分片与重组 | 第58-59页 |
| ·IP协议实现 | 第59-60页 |
| ·ICMP协议 | 第60-62页 |
| ·ICMP协议格式 | 第60-61页 |
| ·ICMP协议实现 | 第61-62页 |
| ·UDP与TCP协议 | 第62-69页 |
| ·UDP协议 | 第62-63页 |
| ·TCP协议 | 第63-67页 |
| ·UDP与TCP协议的比较 | 第67-68页 |
| ·UDP协议实现 | 第68-69页 |
| ·上位机通信 | 第69-7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 ·总结 | 第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