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前言 | 第9-18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1. 青年教师 | 第13页 |
2. 压力 | 第13-14页 |
3. 心理压力 | 第14-15页 |
4.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三) 基本思路及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研究工具 | 第18-19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三) 研究程序 | 第19页 |
(四)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三、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实证研究 | 第20-34页 |
(一) 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研究 | 第20-28页 |
1.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1-27页 |
4. 小结 | 第27-28页 |
(二)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应付方式研究 | 第28-34页 |
1.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9-33页 |
4. 小结 | 第33-34页 |
四、讨论与总结 | 第34-51页 |
(一)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讨论 | 第34-44页 |
1. 家庭压力 | 第34-35页 |
2. 工作压力 | 第35-39页 |
3. 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压力 | 第39-40页 |
4. 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 第40-44页 |
(二)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自我应付方式的讨论 | 第44-49页 |
1. 高校青年教师压力应对方式的总体情况讨论 | 第44-45页 |
2. 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讨论 | 第45-47页 |
3. 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力的关系讨论 | 第47-49页 |
(三)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9-51页 |
五、调适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建议 | 第51-59页 |
(一) 社会层面 | 第51-52页 |
1. 激励的社会机制 | 第51-52页 |
2. 和谐的学校社区 | 第52页 |
(二) 学校层面 | 第52-55页 |
1. 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 第52页 |
2. 完善人事制度 | 第52-53页 |
3. 重视师资培养 | 第53页 |
4.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 第53-54页 |
5. 进行专业化的认知训练 | 第54页 |
6. 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 第54-55页 |
7. 训练人际交往适应能力 | 第55页 |
(三) 家庭和个人层面 | 第55-59页 |
1. 家庭支持 | 第55-56页 |
2. 个人修养与自我调适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A | 第63-70页 |
附录 B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