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操琴 修心明性--琴禅美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21页 |
(一) 写作缘起 | 第8-10页 |
(二) 思想背景 | 第10-12页 |
(三) 研究视域与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四) 研究现状与学术目标 | 第14-18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第一章 琴禅传统溯源 | 第21-37页 |
第一节 琴禅传统的历史及思想溯源 | 第21-26页 |
第二节 琴禅审美中禅宗美学的基本释义 | 第26-37页 |
一、直指人心——作为琴禅通悟感性体验的基本条件 | 第27-30页 |
二、顿悟——作为琴禅通悟的反逻辑思维方式 | 第30-32页 |
三、不立文字——作为琴禅通悟的不表达哲学 | 第32-37页 |
第二章 古希腊古罗马哲学传统参照下的琴禅哲学 | 第37-49页 |
第一节 古希腊古罗马哲学传统的借鉴与引入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琴禅的哲学指归 | 第39-49页 |
(一) 琴器形制的哲学象征意义 | 第40-43页 |
(二) 琴曲中蕴含的哲学之思 | 第43-44页 |
(三) 琴艺、琴学、琴道中的哲学之思 | 第44-49页 |
第三章 琴禅中禅修个体的研究 | 第49-62页 |
第一节 对于琴禅中禅修个体的分类及原因 | 第49-51页 |
第二节 琴禅传统特殊的延续者——琴僧 | 第51-54页 |
第三节 当今社会中的琴禅和琴僧 | 第54-62页 |
(一) 杭州永福寺释念顺琴僧个案 | 第54-57页 |
(二) 普陀山普济寺释照机等琴僧个案 | 第57-62页 |
第四章 琴禅作为身心治疗的生活方式 | 第62-70页 |
第一节 琴禅作为“朝中琴僧”身心修炼的生活方式 | 第62-66页 |
第二节 琴禅作为“庙中琴僧”的人生哲学 | 第66-67页 |
第三节 琴禅中的身心治疗实践 | 第67-70页 |
结语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8页 |
一、专著类 | 第73-80页 |
1、哲学美学类 | 第73-76页 |
2、其他类 | 第76-80页 |
二、期刊论文类 | 第80-83页 |
三、论文及论文集 | 第83-85页 |
四、博士、硕士论文 | 第85页 |
五、外文资料 | 第85-86页 |
六、电子文献 | 第86页 |
七、网站 | 第86-87页 |
八、音乐光盘 | 第87-8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 | 第88-89页 |
附录一 普陀山佛学院琴僧个案研究图文 | 第89-91页 |
附录二 法门寺禅修笔记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