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文案的语用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广告文案概述 | 第11-17页 |
一、广告文案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 第11-13页 |
(一) 广告文案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广告文案的构成 | 第12-13页 |
二、广告文案的写作原则 | 第13-15页 |
(一) 真实性原则 | 第13页 |
(二) 创新性原则 | 第13-14页 |
(三) 独特性原则 | 第14页 |
(四) 有效性原则 | 第14页 |
(五) 广告文案实例 | 第14-15页 |
三、研究对象对比 | 第15-17页 |
(一) 广告文案与广告语言的关系 | 第15页 |
(二) 广告语与广告文案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语用学的产生发展及研究内容 | 第17-22页 |
一、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19页 |
(一) 理论萌芽阶段—“语用学”术语的提出 | 第17-18页 |
(二) 语用学的建立 | 第18页 |
(三) 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 第18-19页 |
二、语用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 第19-20页 |
三、语用学对广告文案创作与理解的指导意义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语境—广告文案创作的背景 | 第22-28页 |
一、语境研究概况及重要意义 | 第22-24页 |
(一) 国外学者关于语境的研究 | 第22-23页 |
(二) 我国学者对语境的研究 | 第23-24页 |
(三) 语境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24页 |
二、语境研究内容及其在广告文案中的体现 | 第24-28页 |
(一) 上下文语境 | 第24-25页 |
(二) 情景语境 | 第25-26页 |
(三) 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 第26-28页 |
第四章 言语行为理论—广告文案奏效的程序 | 第28-34页 |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一) 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 | 第28-29页 |
(二) 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 | 第29-30页 |
(三) 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 第30页 |
二、广告文案奏效—言语行为理论的具体实施 | 第30-34页 |
(一) 语言是一种行为 | 第30-31页 |
(二) 广告文案中言语行为理论的表现 | 第31-34页 |
第五章 会话含义—领悟广告文案的真谛 | 第34-45页 |
一、合作原则 | 第34-35页 |
二、会话含义与礼貌原则 | 第35-36页 |
(一) 会话含义的产生 | 第35-36页 |
(二) 礼貌原则 | 第36页 |
三、广告文案中的会话含义 | 第36-45页 |
(一) 会话含义的产生与合作原则的违反 | 第36-37页 |
(二) 广告文案并不全部以会话含义取胜 | 第37-38页 |
(三) 违反—最忠实的捍卫 | 第38-45页 |
第六章 得体原则—广告文案不变的追求 | 第45-52页 |
一、礼貌原则与广告文案创作 | 第45-46页 |
(一) 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 | 第45页 |
(二) 广告文案的“违规”操作 | 第45-46页 |
二、得体原则—合作原则的伴侣 | 第46-47页 |
三、广告语言的变异与得体原则 | 第47-52页 |
(一) 语言变异 | 第47页 |
(二) 广告文案—得体的语言变异 | 第47-50页 |
(三) 文化—语言的管轨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