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课题意义与研究目标 | 第11-15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1-12页 |
1.1.1 我国苹果及苹果浓缩汁行业发展概况 | 第11页 |
1.1.2 我国苹果浓缩汁行业所面临主要质量问题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4页 |
2.1 关于高温菌 | 第15-19页 |
2.1.1 高温菌的定义及分类 | 第15页 |
2.1.2 高温菌的生态环境 | 第15页 |
2.1.3 高温菌的多样性 | 第15-16页 |
2.1.4 高温菌耐高温机理的探索 | 第16-17页 |
2.1.5 高温菌的应用前景 | 第17-19页 |
2.2 关于脂环酸芽孢杆菌 | 第19-26页 |
2.2.1 脂环酸芽孢杆菌和“耐热菌” | 第19页 |
2.2.2 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研究历史 | 第19页 |
2.2.3 脂环酸芽孢杆菌与果汁腐败 | 第19-20页 |
2.2.4 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2.3 细菌鉴定的机制(R .E.布坎南等,1984) | 第26-27页 |
2.4 常见细菌的鉴定方法 | 第27-29页 |
2.4.1 形态特征 | 第27页 |
2.4.2 培养及生理特征 | 第27页 |
2.4.3 生化特征测定 | 第27页 |
2.4.4 核酸特征测定 | 第27-29页 |
2.5 16S rDNA PCR-RFLP聚类分析 | 第29-33页 |
2.5.1 方法概述 | 第29页 |
2.5.2 165 rDNA PCR-RFLP试验操作 | 第29-30页 |
2.5.3 165 rDNA PCR-RFLP分析涉及到的主要实验技术及相关情况 | 第30-33页 |
2.6 数值鉴定和自动化鉴定 | 第33-34页 |
2.6.1 数值(编码)鉴定 | 第33页 |
2.6.2 自动化鉴定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34-41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2.1 材料 | 第34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3.2.3 主要设备仪器 | 第34页 |
3.2.4 菌种的分离 | 第34-35页 |
3.2.5 菌种的纯化 | 第35页 |
3.2.6 革兰氏染色 | 第35页 |
3.2.7 菌体形态与纯度检查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3.1 嗜酸嗜热菌的来源 | 第36页 |
3.3.2 嗜酸嗜热菌的菌落形态及分离、纯化 | 第36页 |
3.3.3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的结果 | 第36-37页 |
3.3.4 芽孢染色后的镜检结果 | 第37-38页 |
3.4 讨论 | 第38-41页 |
3.4.1 嗜酸嗜热菌的来源与控制 | 第38-40页 |
3.4.2 嗜酸嗜热菌的分离 | 第40页 |
3.4.3 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嗜酸嗜热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 第41-47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4.2.1 材料 | 第41页 |
4.2.2 方法 | 第41-4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4.3.1 LB平板筛选试验的结果 | 第42-43页 |
4.3.2 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的pH范围 | 第43页 |
4.3.3 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温度范围 | 第43页 |
4.3.4 关于耐热菌的名称 | 第43-44页 |
4.3.5 抗热性试验 | 第44-45页 |
4.4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嗜酸嗜热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聚类分析 | 第47-52页 |
5.1 前言 | 第47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5.2.1 菌种和培养基 | 第47-48页 |
5.2.2 生理生化特性试验 | 第48页 |
5.2.3 聚类分析 | 第48-4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第六章 分离自浓缩苹果汁生产过程的嗜酸嗜热菌的165 rDNA PCR-RFLP分析 | 第52-58页 |
6.1 前言 | 第52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6.2.1 菌株及所用培养基 | 第52-54页 |
6.2.2 模板的制备 | 第54页 |
6.2.3 PCR扩增 | 第54-55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6.3.1 165 rDNA PCR-RFLP酶切图谱分析 | 第55-56页 |
6.3.2 RFLP聚类结果 | 第56-57页 |
6.4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七章 嗜酸嗜热菌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 | 第58-67页 |
7.1 前言 | 第58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7.2.1 试验材料 | 第58-59页 |
7.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9页 |
7.2.3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5页 |
7.3.1 不同嗜酸嗜热菌对苹果清汁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59-60页 |
7.3.2 不同嗜酸嗜热菌对苹果清汁在360 nm处对吸光值的影响 | 第60-63页 |
7.3.3 不同嗜酸嗜热菌对苹果清汁浊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7.4 讨论 | 第65-66页 |
7.5 小结 | 第66-67页 |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67-71页 |
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2 全文结论 | 第68-69页 |
3 论文创新点 | 第69-70页 |
4 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8页 |
附录一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对应数字信号 | 第81-83页 |
附录二 165 r DNA PCR-RFLP的酶切试验电泳图谱照片 | 第83-86页 |
附录三 嗜酸嗜热菌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 | 第86-88页 |
个人简介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