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 第1-11页 |
| 一 | 第8页 |
| 二 | 第8-11页 |
| 第一章 制度下生存的奏乐群体——孔府乐户和礼乐户(乐舞生 | 第11-57页 |
| 第一节 制度下生存的孔府乐户 | 第14-33页 |
| 一、 金、元、明、清的孔府乐户 | 第14-27页 |
| 1. 金元两代的孔府乐户 | 第14-19页 |
| ·金元两代孔府乐户之概述 | 第15-16页 |
| ·金元两代的东平乐户与孔府 | 第16-19页 |
| 2. 乐籍制度解体前的明清两代孔府乐户 | 第19-26页 |
| ·明代的孔府乐户 | 第20-23页 |
| ·乐籍制度解体前的清代孔府乐户 | 第23-25页 |
| ·区域视角下的孔府乐户 | 第25-26页 |
| 3. 孔府乐户的日常奏乐活动 | 第26-27页 |
| 二、乐籍制度下生存的孔府乐户与祭孔 | 第27-33页 |
| 1. 疑问:孔府乐户是否参加祭孔 | 第27-28页 |
| 2. 分析:祭孔乐舞以外的丹陛大乐和引导乐、仪仗用乐 | 第28-32页 |
| 3. 结论:祭孔音乐的另一演奏者——孔府乐户 | 第32-33页 |
| 第二节 制度下生存的礼乐户(乐舞生) | 第33-57页 |
| 一、礼乐户·东平礼乐户·孔府礼乐户 | 第34-50页 |
| 1. 何谓“礼乐户” | 第34-39页 |
| ·礼乐户的来源——非贱民群体 | 第34-37页 |
| ·礼乐户与儒户——礼乐户的生存状态 | 第37-39页 |
| 2. 元代礼乐系统的建立——东平礼乐户 | 第39-45页 |
| ·金末礼乐系统的解体 | 第39-40页 |
| ·元代礼乐系统的建立 | 第40-45页 |
| 3. 孔府礼乐户 | 第45-49页 |
| ·东平礼乐户与孔府礼乐户 | 第45-47页 |
| ·孔氏子孙与元代太常礼乐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二、乐舞生·孔府乐舞生 | 第50-57页 |
| 1. “乐舞生”简介 | 第50-51页 |
| 2. 明清两代的孔府乐舞生 | 第51-57页 |
| ·简介 | 第52-53页 |
| ·孔府乐舞生的待遇 | 第53-57页 |
| 第二章 制度解体后的孔府乐户和乐舞生 | 第57-78页 |
| 第一节 制度解体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孔府乐户和乐舞生 | 第57-76页 |
| 一、制度解体后清代、民国时期的孔府乐户 | 第57-70页 |
| 1. 孔府乐户职能的变化 | 第57-64页 |
| ·孔府乐户人员构成的变化 | 第58-61页 |
| ·职能变化之体现:孔府乐户的收徒及其雇主 | 第61-64页 |
| 2. 孔府乐户和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与待遇 | 第64-66页 |
| ·社会地位 | 第64-65页 |
| ·待遇 | 第65-66页 |
| 3. 孔府乐户的奏乐活动 | 第66-70页 |
| ·日常娱乐、小型祭祀活动等奏乐场合中的孔府乐户和民间艺人们 | 第67-69页 |
| ·乐籍制度解体后至民国的孔府乐户与祭孔 | 第69-70页 |
| 二、民国时期的孔府乐舞生 | 第70-76页 |
| 1. 民国时期的孔府古乐传习所 | 第71-73页 |
| ·建立 | 第71页 |
| ·教学活动 | 第71-73页 |
| 2. 孔府古乐传习所的乐舞生 | 第73-76页 |
| ·来源、待遇 | 第73-74页 |
| ·奏乐活动 | 第74-76页 |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曾为孔府执事乐人的生存状况 | 第76-78页 |
| 第三章 孔府乐人承载的大乐、细乐并祭孔音乐之规范性 | 第78-102页 |
| 第一节 孔府乐人承载的大乐和细乐 | 第78-90页 |
| 一、制度下孔府乐户承载的大乐和细乐 | 第78-81页 |
| 1. 明代亲王府的大乐和细乐 | 第78-81页 |
| 2. 孔府乐户承载的大乐和细乐之实例 | 第81页 |
| 二、制度解体后为孔府奏乐者承载的大乐和细乐 | 第81-90页 |
| 1. 大乐和细乐:制度解体后至民国 | 第81-86页 |
| 2. 大乐和细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 | 第86-90页 |
| 第二节 制度视角下的祭孔乐舞 | 第90-102页 |
| 一、祭孔乐舞的历史沿革与传播 | 第90-92页 |
| 1. 历史沿革 | 第90-91页 |
| 2. 传播 | 第91-92页 |
| 二、制度规范下的祭孔音乐 | 第92-102页 |
| 1. 乐户、礼乐户与祭孔 | 第92-94页 |
| 2. 祭孔音乐规范性的具体表现 | 第94-102页 |
| 结语 | 第102-104页 |
| 附录 | 第104-116页 |
| 注释 | 第116-1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33页 |
| 致谢 | 第133-13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