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 第1-16页 |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 第12-16页 |
·汉语和英语单语消费者处理资讯的异同 | 第12-13页 |
·双语消费者处理双语资讯的理论框架 | 第13-16页 |
2.文献综述 | 第16-38页 |
·品牌名与品牌资产(BRAND EQUITY) | 第16-21页 |
·品牌资产的定义—从营销学和心理学角度 | 第16-17页 |
·品牌名是品牌资产构成的中心节点 | 第17-18页 |
·品牌命名是品牌资产形成的前提 | 第18-19页 |
·品牌资产的价值体现—品牌名的作用 | 第19-20页 |
·在国际市场中创建当地品聛名—以中国市场为例 | 第20-21页 |
·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学比较 | 第21-29页 |
·语音系统比较 | 第22-24页 |
·文字及信息量比较 | 第24-26页 |
·构词法及品牌命名的比较 | 第26-28页 |
·汉英民族思维模式和文化传统对汉英语的影响 | 第28-29页 |
·品牌名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策略 | 第29-38页 |
·品牌名翻译的原则 | 第29-31页 |
·品牌名翻译的方法 | 第31-34页 |
·品牌名翻译的策略 | 第34-38页 |
3.中国产品品牌名称的语言学分析 | 第38-47页 |
·分析概述 | 第38页 |
·十类产品品牌名的基本语言模式 | 第38-40页 |
·十类产品品牌名的各自特征 | 第40-47页 |
·传统产品的品牌名特征 | 第40-42页 |
·传统但有新发展的产品品牌名的特征 | 第42-43页 |
·现代化产品品牌名的特征 | 第43-47页 |
4.双语者的心理词典表征结构及语言观 | 第47-52页 |
·双语者的心理词典表征结构 | 第47-49页 |
·双语者心理词典结构的研究 | 第47-48页 |
·双语的Stroop效应问题与弱势语言熟练度 | 第48页 |
·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三种模型 | 第48-49页 |
·双语者的语言观 | 第49-52页 |
5.语言熟练度在评价双语品牌名中的作用——实验研究 | 第52-56页 |
·预测试 | 第53-54页 |
·研究主体 | 第54-55页 |
·研究方法设计 | 第55-56页 |
6.结果和讨论 | 第56-74页 |
·研究结果 | 第56-69页 |
·一般描述 | 第56-64页 |
·总体比较 | 第64-67页 |
·个例分析 | 第67-69页 |
·本研究对营销的意义 | 第69-72页 |
·现有的消费者行为模型 | 第70-71页 |
·加入语言因素后的消费者行为模型 | 第71-72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77-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辞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