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国企骨干员工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1-33页 |
·笔者所在企业骨干员工管理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企业简介 | 第10页 |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及公司骨干员工定位 | 第10-11页 |
·公司目前骨干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 | 第11-12页 |
·骨干员工的绩效管理 | 第12页 |
·骨干员工的晋升 | 第12页 |
·骨干员工的培训 | 第12-13页 |
·公司骨干员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6页 |
·对骨干员工的识别没有一个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渗透到骨干员工 | 第13页 |
·薪资标准的制定需进一步完善 | 第13-14页 |
·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 第14-15页 |
·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 第15-16页 |
·加强骨干员工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 第16-17页 |
·骨干员工开发与管理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 第17-26页 |
·科学管理阶段的人事管理 | 第18-19页 |
·行为科学时期的人事管理 | 第19-25页 |
·现代管理阶段的人事管理 | 第25-26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 第26-32页 |
·系统优化原理 | 第26-27页 |
·能级对应原理 | 第27-28页 |
·系统动力原理 | 第28-29页 |
·反馈控制原理 | 第29-30页 |
·弹性冗余原理 | 第30-31页 |
·互补增值原理 | 第31页 |
·利益相容原理 | 第31-32页 |
·竞争强化原理 | 第32页 |
·骨干员工开发与管理的思路 | 第32-33页 |
第2章 识别骨干员工 | 第33-48页 |
·骨干员工识别所参考的相关理论 | 第33-36页 |
·人才测评的概念 | 第33-35页 |
·人才测评的理论原理 | 第35-36页 |
·建立骨干员工识别模型的几个维度 | 第36-37页 |
·骨干员工识别模型 | 第37-48页 |
·模型特点 | 第37页 |
·模型内容 | 第37页 |
·识别骨干的研发人员 | 第37-42页 |
·识别骨干的工程技术人员 | 第42页 |
·识别骨干的市场营销(经营)人员 | 第42-46页 |
·实施效果 | 第46-48页 |
第3章 骨干员工流失、生产工作积极性下降原因分析及对策 | 第48-71页 |
·骨干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骨干员工积极性低落现状及原因 | 第49-53页 |
·忽视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效应递减 | 第50-51页 |
·民主制度不完善,主人翁意识淡漠 | 第51页 |
·收入分配不公,生产工作积极性受挫 | 第51-52页 |
·干部制度不健全领导公仆意识差,失去了激励效应 | 第52-53页 |
·骨干员工流失及生产工作积极性下降主观原因分析 | 第53-55页 |
·应关注骨干员工的价值观 | 第53-54页 |
·应关注骨干员工的工作态度 | 第54-55页 |
·骨干员工激励方案 | 第55-71页 |
·激励理论及其深远意义 | 第55-58页 |
·人才激励的心理原则 | 第58-60页 |
·具体激励方案 | 第60-71页 |
第4章 加强绩效管理,提升竞争优势 | 第71-84页 |
·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 第71-74页 |
·企业绩效管理循环 | 第71-73页 |
·企业绩效管理连接企业管理的不同层次 | 第73-74页 |
·骨干员工绩效管理方案 | 第74-78页 |
·KPI——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 第74-76页 |
·绩效管理流程 | 第76-78页 |
·公司骨干员工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 | 第78-84页 |
·对骨干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 | 第78页 |
·骨干员工固定工资(底薪)评估标准 | 第78-80页 |
·针对项目的绩效考核 | 第80-84页 |
第5章 强化风险管理,提高规避骨干员工流失风险的能力 | 第84-93页 |
·骨干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已在第三章做了阐述) | 第84页 |
·骨干员工流失的风险识别 | 第84-85页 |
·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骨干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 | 第85页 |
·骨干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 | 第85页 |
·骨干员工流失风险管理策略 | 第85-93页 |
·风险防范 | 第86-87页 |
·风险控制 | 第87-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