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员工激励方式构建理论研究
| 1 引言 | 第1-19页 |
| ·基本概念 | 第12-15页 |
| ·激励 | 第12-13页 |
| ·需要、动机与行为 | 第13-14页 |
| ·激励方式 | 第14-15页 |
| ·激励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7-19页 |
| ·经济学视角 | 第17页 |
| ·管理学视角 | 第17-19页 |
| 2 兼职员工概述 | 第19-26页 |
| ·员工与兼职员工 | 第19页 |
| ·兼职员工产生的约束条件 | 第19-20页 |
| ·收入层面 | 第19-20页 |
| ·自我价值层面 | 第20页 |
| ·网络层面 | 第20页 |
| ·兼职员工发展的可能趋势 | 第20-22页 |
| ·由隐蔽向公开转变 | 第20-21页 |
| ·由非法向合法转变 | 第21页 |
| ·由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 | 第21-22页 |
| ·由非正式协议向正式协议转变 | 第22页 |
| ·聘用兼职员工的效用 | 第22页 |
| ·兼职员工与全职员工的主要区别 | 第22-26页 |
| ·联系方式视角 | 第23页 |
| ·管理方式视角 | 第23-24页 |
| ·工作时间视角 | 第24页 |
| ·绩效考核视角 | 第24页 |
| ·服务期限视角 | 第24-25页 |
| ·异质解决视角 | 第25-26页 |
| 3 兼职员工激励方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 ·兼职员工的人性假设 | 第26-27页 |
| ·正反馈理论 | 第27-28页 |
| ·能力人假设理论 | 第28-30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32页 |
| 4 兼职员工激励方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32-49页 |
| ·兼职员工激励方式构建的内容 | 第32-33页 |
| ·员工激励方式构建的一般原则 | 第33-35页 |
| ·成本收益原则 | 第33页 |
| ·公平原则 | 第33-34页 |
| ·持续性原则 | 第34页 |
| ·个性化原则 | 第34页 |
| ·适度性原则 | 第34-35页 |
| ·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 第35页 |
| ·兼职员工激励方式构建的再思考 | 第35-49页 |
| ·更加注重能力激励 | 第35-37页 |
| ·能力与能力激励 | 第35页 |
| ·能力的作用 | 第35-36页 |
| ·有效实施能力激励的条件 | 第36-37页 |
| ·更加注重负激励 | 第37-40页 |
| ·负激励的表现形式 | 第37-39页 |
| ·有效实施负激励的条件 | 第39页 |
| ·实施负激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9-40页 |
| ·更加注重信任激励 | 第40-43页 |
| ·信任的来源 | 第40-42页 |
| ·信任的建立和维系 | 第42-43页 |
| ·更加注重目标激励 | 第43-45页 |
| ·目标设置理论 | 第43-44页 |
| ·目标激励的作用 | 第44页 |
| ·实施目标激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4-45页 |
| ·更加注重声誉激励 | 第45-49页 |
| ·声誉激励概述 | 第45-47页 |
| ·实施声誉激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