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我国企业薪酬制度的演变 | 第10-13页 |
一、 建国之初供给制向工资制的演变(1949) | 第10页 |
二、 工资分制(1950-1954) | 第10-11页 |
三、 职务等级工资加津贴(1956-1957,1962-1966) | 第11页 |
四、 职务工资制(1958-1961,1967-1977) | 第11-12页 |
五、 职务等级工资加奖金制(1978-1984) | 第12页 |
六、 浮动工资制到岗位工资制的演变(1985以后)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实行的现状 | 第13-16页 |
一、 美国激励工资的启示 | 第13-14页 |
二、 我国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我国推行真正意义上股权激励制度之构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员工持股激励制度 | 第18-27页 |
第一节 员工持股制度的分类、产生、发展 | 第18-19页 |
一、 员工持股的分类 | 第18-19页 |
二、 员工持股计划的产生和发展 | 第19页 |
第二节 美日两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比较 | 第19-23页 |
一、 产生原因比较 | 第20-21页 |
二、 类型及组织机构比较 | 第21-22页 |
三、 持股资金来源比较 | 第22页 |
四、 外部环境比较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员工持股计划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核算 | 第24-27页 |
一、 通过转配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及其会计处理 | 第25页 |
二、 一次转让、分期付款方案及其会计处理 | 第25-26页 |
三、 分期转让、逐步授予方案及其会计处理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概述 | 第27-52页 |
第一节 经理人股票期权简介 | 第27-30页 |
一、 期权 | 第27-28页 |
二、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内涵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经理人股票期权在经济学上的分析方法 | 第30-37页 |
一、 信息经济学角度来分析 | 第30-34页 |
二、 劳动价值论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支撑 | 第34-37页 |
第三节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 第37-52页 |
一、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确认 | 第37-42页 |
二、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计量 | 第42-49页 |
三、 股票期权的披露 | 第49-50页 |
四、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举例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思考 | 第52-58页 |
第一节 我国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非技术性障碍 | 第52-54页 |
一、 观念障碍 | 第52-53页 |
二、 市场障碍 | 第53页 |
三、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障碍 | 第53页 |
四、 法律法规障碍 | 第53-54页 |
第二节 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对策研究 | 第54-58页 |
一、 关于在我国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建议 | 第54-56页 |
二、 我国推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障碍的破解思路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