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程控动应变测试系统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15页 |
·应变测量的特点 | 第12页 |
·应变测量装置的种类 | 第12-13页 |
·应变测量仪器与系统的发展 | 第13-15页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动应变测试仪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应变测量技术基础 | 第17-33页 |
·引言 | 第17页 |
·应变测量原理 | 第17-28页 |
·应变测量电桥原理 | 第17-18页 |
·电阻应变计 | 第18-19页 |
·应变测量电桥 | 第19-24页 |
·单臂电桥的线性化处理 | 第24页 |
·电桥自动平衡技术 | 第24-25页 |
·电桥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25页 |
·放大电路 | 第25-27页 |
·模块式应变信号调理器 | 第27页 |
·抗干扰技术 | 第27-28页 |
·以应变测量为基础的参数测量 | 第28-32页 |
·应力测量 | 第28-30页 |
·弯矩测量 | 第30-31页 |
·扭矩测量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数字信号处理 | 第33-42页 |
·引言 | 第33页 |
·信号的采样 | 第33-37页 |
·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 | 第37-41页 |
·信号的幅值域分析 | 第37-38页 |
·信号的时域分析 | 第38-40页 |
·信号的频域分析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虚拟仪器技术 | 第42-50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传统仪器与虚拟仪器对比 | 第43-44页 |
·虚拟仪器的构成 | 第44-46页 |
·虚拟仪器的特点 | 第46-47页 |
·基于PC的虚拟仪器 | 第47-48页 |
·虚拟仪器的现状及发展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全程控动态应变测试系统 | 第50-74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1-54页 |
·系统的组成 | 第51-52页 |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52-53页 |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53-54页 |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4-58页 |
·电阻应变计的选用 | 第54页 |
·应变放大器的选用 | 第54-57页 |
·数据采集卡的选用 | 第57-58页 |
·系统的软件设计原则 | 第58-59页 |
·软件开发流程 | 第59-60页 |
·软件功能总体设计 | 第60-61页 |
·主控制模块 | 第61-62页 |
·初始化模块 | 第62-64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64-68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68-71页 |
·数据处理概述 | 第68-69页 |
·数字滤波 | 第69-70页 |
·标度变换 | 第70页 |
·数据二次处理 | 第70-71页 |
·辅助功能模块 | 第71-73页 |
·波形放大及移动 | 第71-72页 |
·极限报警 | 第72页 |
·光标跟踪读数 | 第72-73页 |
·时域双踪双道细化分析模块 | 第73-74页 |
第6章 动应变测试系统功能验证 | 第74-80页 |
·引言 | 第74页 |
·动应变测试实验系统的设计 | 第74-75页 |
·动应变测试的实验 | 第75-78页 |
·误差分析 | 第78-80页 |
第7章 虚拟仪器网络化 | 第80-83页 |
·引言 | 第80页 |
·网络化的研究 | 第80-83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第89-90页 |
源程序附录 | 第90-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