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国际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背景 | 第10-11页 |
·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分析框架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选题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 | 第13-29页 |
·文献综述与述评 | 第13-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研究述评与文献统计 | 第17-1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国有资本运营内涵 | 第18-19页 |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 | 第19-20页 |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历程 | 第20-23页 |
·改革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 | 第20-22页 |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性成果 | 第22-23页 |
·国有经济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3-27页 |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现状 | 第23-25页 |
·国有经济结构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新时期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27页 |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 第27-28页 |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是发挥国有经济功能的重要方式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国有资本运营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思路 | 第29-39页 |
·国有资本的功能定位 | 第29-32页 |
·国有资本功能的理论探讨 | 第29-30页 |
·我国国有资本的功能 | 第30-32页 |
·西方国家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动态性 | 第32-33页 |
·我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动态性 | 第33-36页 |
·工业化阶段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 第34-35页 |
·我国不同地区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依赖性 | 第35-36页 |
·国有资本运营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国有资本运营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分析 | 第39-48页 |
·资本运营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 第39-40页 |
·经济层面实现最高利益 | 第39页 |
·资产层面,着力于战略集中 | 第39页 |
·企业层面着力构建多元格局 | 第39-40页 |
·国有资本重点行业的选择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 第40-43页 |
·国有经济产业定位原则 | 第40-41页 |
·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 | 第41-43页 |
·降低国有经济比重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 第43-44页 |
·国有资本运营推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联动调整 | 第44-48页 |
·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联动调整模型 | 第44-46页 |
·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内在关系 | 第46-47页 |
·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联动调整的原则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国有资本运营推进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联动调整的实现途径 | 第48-58页 |
·国有资本的存量调整 | 第48-54页 |
·股份制改造 | 第48-50页 |
·企业并购 | 第50-52页 |
·托管经营 | 第52-54页 |
·国有资本的增量调整 | 第54-58页 |
·加大对事关国计民生、国防安全产业的投入 | 第54-55页 |
·加大对于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 第55-56页 |
·加大对公共服务性、政策性产业的投入 | 第56页 |
·有进有退,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