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4页 |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严峻 | 第9-10页 |
·国内弱势群体就业扶持问题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模糊数学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应用状况 | 第11-14页 |
·模糊评价模式的引入 | 第14页 |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城市贫困人口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39页 |
·城市贫困人口就业现状 | 第17-18页 |
·城市贫困群体就业特征 | 第18-23页 |
·就业稳定性差 | 第18-19页 |
·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低 | 第19-20页 |
·劳动关系混乱无序、劳动争议多 | 第20-22页 |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贫乏 | 第22页 |
·职业发展前景渺茫 | 第22-23页 |
·影响城市贫困人口就业的因素 | 第23-39页 |
·社会其他人员的态度对低保对象的心理影响 | 第24-26页 |
·低保对象的社会心理状况 | 第26-29页 |
·低保入户调查制度 | 第29-31页 |
·享受低保待遇水平的高低 | 第31-34页 |
·享受低保人员自身的客观条件 | 第34-39页 |
第三章 基于AFP 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39-56页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39-45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第39-44页 |
·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的求法 | 第44-45页 |
·模糊集合论 | 第45-49页 |
·评语集的确定 | 第46页 |
·因素集的建立 | 第46-47页 |
·单因素模糊评判 | 第47页 |
·权重集的建立 | 第47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47-49页 |
·评价指标的处理 | 第49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 第49页 |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49-52页 |
·德尔菲法 | 第49-50页 |
·模糊分布法 | 第50-52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52-54页 |
·权的定义 | 第52-53页 |
·权重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53页 |
·确定权重的方法 | 第53-54页 |
·模糊综合评判构建基本步骤结构图 | 第54-56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54-55页 |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步骤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贫困人口就业因素中的应用 | 第56-65页 |
·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贫困人口就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56-57页 |
·建立城市贫困人口就业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模型 | 第57-58页 |
·确立城市贫困人口就业评价因素指标集和评语集 | 第58页 |
·用AHP 方法确立城市贫困人口就业评价因素指标层权重 | 第58-65页 |
·利用1~9 标度构造城市贫困人口就业评价因素判断矩阵A | 第58-59页 |
·采用求和法确定城市贫困人口就业评价因素指标层权重 | 第59页 |
·指标层评价因素构造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第59-60页 |
·专家评分法构建城市贫困人口就业评价因素隶属度函数 | 第60-61页 |
·计算三十个低保对象就业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61-63页 |
·分析评价综合计算的结果(结合附录2) | 第63-65页 |
第五章 促进城市贫困人口就业的社会干预政策 | 第65-71页 |
·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 第65-67页 |
·加强对城市贫困人口的人文关怀 | 第67-68页 |
·在失业预警系统中考虑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 | 第68页 |
·就业工作中重视心理咨询与指导 | 第68-69页 |
·增加低保入户调查制度的频度,将城市贫困人口就业工作细化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