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14-42页
 第1章 研究概述第14-26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协作知识建构对教育理念的革新第14-15页
     ·网络课堂教学是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第15-16页
     ·技术支持的教学呼唤新型模式的创建与应用第16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17-18页
     ·研究目标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第18-22页
     ·网络课堂第18页
     ·协作知识建构第18-20页
     ·基于问题的学习第20-21页
     ·模式第21-22页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22-24页
   ·论文结构第24-26页
 第2章 相关研究评述第26-42页
   ·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第26-30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27-28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28-30页
   ·基于问题学习的研究第30-33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31-32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32-33页
   ·网络课堂协作学习的现状第33-41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34-35页
     ·国内现状分析第35-4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第41-42页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第42-145页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2-53页
   ·社会建构理论第42-44页
     ·理论概述第42-44页
     ·对本研究的启示第44页
   ·情境学习理论第44-46页
     ·理论概述第44-45页
     ·对本研究的启示第45-46页
   ·奥苏贝尔教学理论第46-49页
     ·理论概述第46-48页
     ·对本研究的启示第48-49页
   ·教学设计理论第49-53页
     ·理论概述第49-51页
     ·对本研究的启示第51-53页
 第4章 理论探究第53-81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第53-63页
     ·基本要素第54-56页
     ·典型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第56-58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第58-63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特点第63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共同体第63-66页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第63-65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第65-66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活动第66-74页
     ·活动教学与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第66-68页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第68-70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第70-74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第74-81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理论第75-77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机制第77-79页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中增强群体动力的实施策略第79-81页
 第5章 模式构建第81-125页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第81-90页
     ·构建依据第81-87页
     ·初步模式第87-90页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行动研究第90-117页
     ·行动研究的总体规划第90-97页
     ·第一轮行动研究——检验模式的有效性第97-105页
     ·第二轮行动研究——提高模式的操作性第105-114页
     ·第三轮行动研究——彰显模式的建构性第114-117页
   ·行动研究小结与模式改进第117-125页
     ·行动研究小结第117-118页
     ·模式改进第118-120页
     ·关注问题第120-125页
 第6章 支持策略第125-145页
   ·概念图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支架策略第125-132页
     ·概念图与支架式教学第125-127页
     ·概念图支持的建构过程第127-132页
   ·会话工具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交互策略第132-136页
     ·网络课堂的交互特点第133-134页
     ·会话工具支持的师生交互第134-136页
   ·电子学档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评价策略第136-145页
     ·电子学档与发展性评价第136-138页
     ·电子学档支持的发展评价第138-145页
第7章 应用效果第145-165页
   ·应用实验一:概念性问题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应用实验第145-153页
     ·实验目的第145-146页
     ·实验设计第146-148页
     ·实验过程第148-153页
     ·实验结论第153页
   ·应用实验二:解释性问题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应用实验第153-158页
     ·实验目的第153页
     ·实验设计第153-155页
     ·实验过程第155-158页
     ·实验结论第158页
   ·应用实验三:设计性问题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应用实验第158-165页
     ·实验目的第158页
     ·实验设计第158-159页
     ·实验过程第159-164页
     ·实验结论第164-165页
第三部分 结语第165-169页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65-169页
   ·研究结论第165-166页
   ·创新之处第166-167页
   ·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第167-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6页
 中文文献第169-172页
 REFERENCE第172-176页
附录第176-196页
 附录1:行动研究中教师反思日志与学生访谈第176-187页
     ·第一轮行动中执教教师反思日志第176-179页
     ·第一轮行动中其他教师反思日志第179-181页
     ·第一轮行动中学生访谈第181-182页
     ·第二轮行动中执教教师反思日志第182-184页
     ·第二轮行动中其他教师反思日志第184-185页
   ·第三轮行动中执教教师反思日志第185-187页
 附录2:应用实验中学生评价量表与教学设计方案第187-196页
   ·学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量表第187-189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方案第189-192页
   ·《导游词的写作》教学设计方案第192-196页
致谢第196-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交流与发表的论文第198-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
下一篇:逻辑视域下的群体科学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