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儒家“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底蕴作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1-12页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12-13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一章 “仁”与企业文化的概述第13-29页
   ·“仁”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第13-17页
     ·“仁”的内涵第13-16页
     ·企业文化的概念第16-17页
   ·“仁”的核心地位及其拓展第17-20页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第17-18页
     ·“义”深化“仁”第18页
     ·“礼”外化“仁”第18-19页
     ·“智”内化“仁”第19-20页
     ·“信”体现“仁”第20页
   ·“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底蕴作用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文化理论基础——人性论第21-22页
     ·政治理论基础——民为贵第22-23页
     ·经济理论基础——均无贫第23-24页
   ·“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第24-26页
     ·生态价值第24-25页
     ·伦理价值第25页
     ·经济价值第25-26页
     ·政治价值第26页
   ·“仁”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第26-29页
     ·重义轻利模糊了企业的目标指向第26-27页
     ·重人伦人情冲淡了严格的制度规范第27页
     ·趋平心态与现代企业分配机制相悖第27页
     ·重文史轻理工制约企业科技发展第27-28页
     ·模糊决策替代了定量基础上的科学决策第28-29页
第二章 企业文化建设中“仁”的缺失、危害与根源第29-39页
   ·“仁”的缺失的表现及危害第29-34页
     ·企业与自然之间:巧取豪夺,破坏环境第29-30页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背信轻义,不顾人情第30-32页
     ·企业与员工之间:待人苛刻,待己宽容第32-33页
     ·企业与企业之间:急功近利,尔虞我诈第33-34页
   ·企业“仁”的缺失的成因分析第34-39页
     ·小农意识的浅薄性第35页
     ·思考问题的局限性第35-36页
     ·处理关系的狭隘性第36-37页
     ·理想目标的短视性第37-39页
第三章 “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内容及其地位第39-48页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第39-41页
   ·义利兼顾的道德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节点第41-43页
   ·人我有别的境界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点第43-45页
   ·敬业诚信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点第45-48页
第四章 发挥“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底蕴作用的原则和途径第48-59页
   ·发挥“仁”的底蕴作用的原则第48-51页
     ·坚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相协调第48-49页
     ·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适应第49页
     ·坚持宽以待人与严于律己相结合第49-50页
     ·坚持诚实守信和契约伦理相搭配第50-51页
   ·发挥“仁”的底蕴作用的主要途径第51-59页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哲学第51-53页
     ·树立“义利”相统一的企业经营理念第53-55页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第55-57页
     ·树立和谐的企业形象第57-59页
结束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奖励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邮政软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人才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