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安排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隔振原理及特性 | 第19-34页 |
2.1 隔振原理概述 | 第19-21页 |
2.2 单层隔振系统 | 第21-25页 |
2.2.1 力学简化模型 | 第21页 |
2.2.2 振动数学表达及解析 | 第21-22页 |
2.2.3 系统隔振传递率分析 | 第22-25页 |
2.3 双层隔振系统 | 第25-28页 |
2.3.1 力学模型 | 第25页 |
2.3.2 振动数学表达及解析 | 第25-26页 |
2.3.3 隔振传递特性分析 | 第26-28页 |
2.4 隔振效果评价 | 第28-31页 |
2.5 隔振系统参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2.6 双层隔振系统设计步骤 | 第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柴油机激励特性研究 | 第34-53页 |
3.1 振源分析 | 第34-37页 |
3.1.1 活塞销处的作用力 | 第35页 |
3.1.2 总作用力的传递 | 第35-36页 |
3.1.3 曲柄连杆机构中力的作用效果 | 第36-37页 |
3.2 柴油机多体动力学系统建模 | 第37-47页 |
3.2.1 AVL-EXCITE简介 | 第38-39页 |
3.2.2 曲轴机体有限元预处理 | 第39-44页 |
3.2.2.1 创建三维实体模型 | 第39-41页 |
3.2.2.2 有限元模型预处理 | 第41-42页 |
3.2.2.3 有限元模型的缩减 | 第42-43页 |
3.2.2.4 ANSYS与AVL-EXCITE的数据连接 | 第43-44页 |
3.2.3 基于AVL-EXCITE的6L16/24虚拟样机模型 | 第44-45页 |
3.2.4 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 | 第45-47页 |
3.3 柴油机激励特性测试 | 第47-50页 |
3.4 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柴油机双层隔振设计 | 第53-76页 |
4.1 双层隔振设计流程 | 第53-56页 |
4.1.1 提出隔振目标 | 第53-54页 |
4.1.2 隔振初步设计计算 | 第54-55页 |
4.1.3 系统部件选型与设计 | 第55-56页 |
4.1.4 系统校验 | 第56页 |
4.2 双层隔振设计计算及校验 | 第56-66页 |
4.2.1 初步计算 | 第56-57页 |
4.2.2 隔振器选型 | 第57-58页 |
4.2.3 双层隔振系统固有特性计算 | 第58-61页 |
4.2.4 中间质量架设计 | 第61-65页 |
4.2.5 船舶摇摆情况下系统安全校核 | 第65-66页 |
4.3 隔振效果预测 | 第66-75页 |
4.3.1 双层隔振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66-69页 |
4.3.2 隔振量级预测 | 第69-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双层隔振轻型化设计研究 | 第76-90页 |
5.1 惯容器的基本原理 | 第76-78页 |
5.2 惯容器对双层隔振系统影响 | 第78-84页 |
5.2.1 固有特性的影响 | 第79-82页 |
5.2.2 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82-84页 |
5.3 惯容器在柴油机双层隔振轻型化设计的应用 | 第84-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3页 |
6.1 总结 | 第90-91页 |
6.2 创新点 | 第91页 |
6.3 展望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98页 |
附录 A | 第98-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