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4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1-2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4-37页 |
1.2.1 绿色供应链研究 | 第24-29页 |
1.2.2 闭环供应链研究 | 第29-35页 |
1.2.3 文献评述和问题提出 | 第35-3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7-40页 |
1.3.1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1.4 本文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40-41页 |
第二章 三层绿色供应链的产品定价与协调策略 | 第41-54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41页 |
2.2 基本模型 | 第41-43页 |
2.3 三层绿色供应链的产品定价策略 | 第43-47页 |
2.3.1 CD模型下的定价策略 | 第43页 |
2.3.2 TLG模型下的博弈均衡定价 | 第43-44页 |
2.3.3 SG模型Ⅰ下的博弈均衡定价 | 第44-45页 |
2.3.4 SG模型Ⅱ下的博弈均衡定价 | 第45-47页 |
2.4 三层绿色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设计 | 第47-51页 |
2.4.1 收益共享机制 | 第47-48页 |
2.4.2 Shapley值法协调机制 | 第48-49页 |
2.4.3 不对称Nash协商机制 | 第49-51页 |
2.5 数值算例 | 第51-5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混合生产模式下绿色供应链的合作定价策略 | 第54-66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54-55页 |
3.2 基本模型 | 第55-56页 |
3.3 非合作博弈下的生产模式与产品定价 | 第56-59页 |
3.3.1 纯绿色生产模式(NG模式) | 第56-57页 |
3.3.2 混合生产模式(NH模式) | 第57-59页 |
3.4 合作博弈时的生产与合作定价策略 | 第59-63页 |
3.4.1 纯绿色生产模式(CG模式) | 第59-61页 |
3.4.2 混合生产模式(CH模式) | 第61-63页 |
3.5 数值分析 | 第63-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双渠道模式下产品回收与销售的协调定价机制 | 第66-79页 |
4.1 问题提出 | 第66-67页 |
4.2 基本模型 | 第67-68页 |
4.3 产品回收与销售定价模型 | 第68-72页 |
4.3.1 Stackelberg博弈定价 | 第68-71页 |
4.3.2 联合决策定价 | 第71-72页 |
4.4 组合协调定价机制 | 第72-75页 |
4.4.1 收入-费用共享契约 | 第72-74页 |
4.4.2 两部收费制 | 第74-75页 |
4.5 数值算例 | 第75-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闭环供应链的多产品混合生产模式与定价决策 | 第79-103页 |
5.1 考虑顾客偏好的闭环供应链多产品生产模式 | 第79-88页 |
5.1.1 基本模型 | 第79-80页 |
5.1.2 多产品生产模式 | 第80-86页 |
5.1.3 数值分析 | 第86-88页 |
5.2 公平关切下两周期闭环供应链的生产与定价决策 | 第88-102页 |
5.2.1 基本模型 | 第88-89页 |
5.2.2 多周期产品生产与定价决策 | 第89-98页 |
5.2.3 算例分析 | 第98-10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竞争环境下闭环供应链的多产品定价与协调策略 | 第103-126页 |
6.1 产品垂直差异化竞争下闭环供应链的协调定价机制 | 第103-110页 |
6.1.1 基本模型 | 第103-104页 |
6.1.2 定价与协调策略 | 第104-108页 |
6.1.3 数值算例 | 第108-110页 |
6.2 水平差异化竞争下专利产品再制造供应链的协调机制 | 第110-124页 |
6.2.1 基本模型 | 第110-112页 |
6.2.2 协调前的专利再制造供应链 | 第112-116页 |
6.2.3 协调后的专利再制造供应链 | 第116-120页 |
6.2.4 算例分析 | 第120-12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26-129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6-12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