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用价值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财务困境与债务重组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债务重组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1 丰富了债务重组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 第17页 |
1.5.2 为中国困境企业达成债务重组提供了经验证据 | 第17-18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资产专用性 | 第18页 |
2.1.2 债务结构 | 第18-19页 |
2.1.3 债务重组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财务困境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债务再谈判理论 | 第20-21页 |
3 资产专用性、债务结构与债务重组发生的研究假设 | 第21-26页 |
3.1 资产专用性对债务重组发生的影响 | 第21-22页 |
3.2 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发生的影响 | 第22-24页 |
3.3 资产专用性和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发生的交互影响 | 第24-26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6-31页 |
4.1 变量定义及衡量 | 第26-28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26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26-27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27-28页 |
4.2 模型的构建 | 第28-29页 |
4.3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9-31页 |
5 资产专用性、债务结构与债务重组发生的实证及结果分析 | 第31-54页 |
5.1 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 第31-32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5.3 总样本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34-41页 |
5.3.1 资产专用性、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影响的回归结果 | 第34-37页 |
5.3.2 资产专用性和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交互影响的回归结果 | 第37-41页 |
5.4 按产权性质分样本的回归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41-48页 |
5.4.1 资产专用性、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5.4.2 资产专用性和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交互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44-48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48-54页 |
6 进一步研究 | 第54-60页 |
6.1 资产专用性、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对象和途径选择的影响 | 第54-56页 |
6.2 分组探讨资产专用性、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对象选择的影响 | 第56-60页 |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60-6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7.1.1 资产专用性程度与债务重组的发生显著正相关 | 第60页 |
7.1.2 债务结构显著影响债务重组发生的概率 | 第60-61页 |
7.1.3 企业资产专用性加强了债务结构对债务重组影响的显著性 | 第61页 |
7.1.4 资产专用性和债务结构能够影响债务重组的对象选择 | 第61页 |
7.1.5 债务重组决策的影响因素因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 | 第61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61-62页 |
7.2.1 资产专用性可以增加债务再谈判成功的概率 | 第61-62页 |
7.2.2 关注企业债务结构,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 第62页 |
7.2.3 根据企业微观特征选择合适债权人进行私下债务重组 | 第62页 |
7.2.4 参考债务重组的成功经验时,重点关注企业的产权性质 | 第62页 |
7.3 研究局限性 | 第62-64页 |
7.3.1 解释变量的衡量 | 第62-63页 |
7.3.2 债务重组对象和途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