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

“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历时发展和演变机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对象第11-12页
        二、选题意义第12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一、句法特征第13-15页
        二、语义特征第15-17页
        三、语用特征第17-19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9-22页
        一、研究框架第19-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页
        三、语料来源第20-22页
第二章 “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及其与相关格式的比较第22-38页
    第一节 “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第22-32页
        一、显性对举格式第23-29页
        二、隐性对举格式第29-32页
    第二节“X+V+X的N”构式与相关格式的比较第32-38页
        一、“X+V_1+N_1,Y+V_2+N_2”格式第33-34页
        二、“X+V_1+Y(的N_1),Y+V_2+X(的N_2)”格式第34-36页
        三、“X+V+Y的N”格式第36-38页
第三章 “X+V+X的N”构式的历时发展第38-52页
    第一节 唐五代及以前第38-41页
    第二节 宋元时期第41-43页
    第三节 明朝时期第43-46页
    第四节 清至民国时期第46-52页
第四章 “X+V+X的N”构式的演变机制第52-60页
    第一节 构成成分的对举第52-54页
    第二节 人称代词同指重复的焦点化第54-55页
    第三节 结构助词“的”的领属义的淡化第55-57页
    第四节 语用推理与类推第57-60页
第五章 结语第60-66页
    第一节 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62页
    第二节 本文的方法论问题第62-66页
        一、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第63页
        二、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Ⅰ: 不同时期的历时语料第68-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抗凝和内皮化功能血管的制备及基础研究
下一篇:连接词对口译理解过程的影响--基于英汉交传初学者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