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2-2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1.核心素养的研制已成为国际共识 | 第12页 |
2.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制需求 | 第12-13页 |
3.美国“21世纪技能”的研制具有借鉴意义 | 第13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2.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1.核心素养 | 第19页 |
2.21世纪技能联盟 | 第19-20页 |
3.21世纪技能 | 第20页 |
4.支持体系 | 第20页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2页 |
1.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的概述 | 第22-32页 |
(一)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的缘起 | 第22-23页 |
1.时代要求 | 第22页 |
2.国家意志 | 第22-23页 |
(二)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的的理论指导 | 第23-25页 |
1.“21世纪技能”计划的哲学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21世纪技能”计划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4页 |
3.“21世纪技能”计划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三)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的基本框架 | 第25-32页 |
1.“21世纪技能”框架的基本结构 | 第25-26页 |
2.“21世纪技能”支持体系的结构 | 第26-27页 |
3.21世纪技能的具体指标及其内涵 | 第27-32页 |
二、“21世纪技能”计划的支持体系之一:标准与评价 | 第32-37页 |
(一)“21世纪技能”标准与评价的文本指导 | 第32-35页 |
1.《P21共同核心工具包》 | 第32-34页 |
2.《21世纪技能评价白皮书》 | 第34-35页 |
(二)“21世纪技能”标准与评价的学校实践 | 第35-37页 |
1.优先发展21世纪技能 | 第35页 |
2.致力开展全校范围内全球教育 | 第35-36页 |
3.积极采用基于标准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 第36-37页 |
三、“21世纪技能”计划的支持体系之二:课程与教学 | 第37-42页 |
(一)“21世纪技能”课程与教学的文本指导 | 第37-38页 |
1.《课程与教学:21世纪实施指南》 | 第37-38页 |
2.《21世纪技能地图》 | 第38页 |
(二)“21世纪技能”课程与教学的学校实践 | 第38-42页 |
1.真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 第39-40页 |
2.解决问题中锻炼学习能力 | 第40页 |
3.学科合作中创造不同的学习方式 | 第40-42页 |
四、“21世纪技能”计划的支持体系之三:专业发展与学习环境 | 第42-49页 |
(一)“21世纪技能”专业发展与学习环境的文本指导 | 第42-46页 |
1.《专业发展:21世纪实施指南》 | 第42-43页 |
2.《学习环境:21世纪实施指南》 | 第43-44页 |
3.《21世纪学习环境路线图》 | 第44-46页 |
(二)“21世纪技能”专业发展与学习环境的学校实践 | 第46-49页 |
1.建立校园以外的伙伴关系 | 第46-47页 |
2.实现学生独特的学习经历 | 第47页 |
3.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和领导能力 | 第47-48页 |
4.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 | 第48-49页 |
五、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支持体系的发展 | 第49-54页 |
(一)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支持体系的特点 | 第49-50页 |
1.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21世纪技能的研究 | 第49页 |
2.以互补融通的方式,落实21世纪技能 | 第49页 |
3.将技术融入课程,创造新的学习方式 | 第49-50页 |
4.与校外机构合作,使教学突破学校的围墙 | 第50页 |
(二)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支持体系的不足 | 第50-51页 |
1.某些指标的设定不利于指导培养 | 第50页 |
2.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践面临着众多问题 | 第50-51页 |
3.学生的网络隐私安全存在隐患 | 第51页 |
(三)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支持体系的新趋势 | 第51-54页 |
1.教育实践目的由“21世纪技能”转向“4Cs” | 第51-52页 |
2.21世纪技能培养的价值取向趋向“公平” | 第52页 |
3.21世纪技能的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 第52-54页 |
六、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支持体系的启示 | 第54-58页 |
(一)我国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面临的挑战 | 第55-56页 |
1.社会各阶层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不够重视 | 第55页 |
2.部分学校对于技术的使用仍存在防备心理 | 第55页 |
3.部分教师对于“高阶技能”的教学方式不熟悉 | 第55-56页 |
(三)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支持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56-58页 |
1.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实施课程改革 | 第56页 |
2.基于项目实施探究性教学 | 第56-57页 |
3.利用技术创设现代化学习环境支持教学 | 第57页 |
4.以多种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