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地方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师实践课程建设研究--以S地方师范大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缘由第11-13页
        1.1.1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倡导第11-12页
        1.1.2 地方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实践课程建设遭遇尴尬第12页
        1.1.3 地方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诉求第12页
        1.1.4 对高校实践课程困境的感知与感想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研究综述第14-18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6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第16-17页
        1.3.3 研究述评第17-18页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8-23页
        1.4.1 研究对象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3页
2 地方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第23-27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3-24页
        2.1.1 地方师范大学第23页
        2.1.2 非师范专业第23页
        2.1.3 实践课程第23-24页
        2.1.4 课程建设第24页
    2.2 理论基础——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第24-27页
3 S地方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第27-41页
    3.1 调查概况第27-30页
        3.1.1 问卷结果概述第28-30页
        3.1.2 访谈结果概述第30页
    3.2 调查结果分析第30-41页
        3.2.1 实践课程设置现状的总体分析第30-39页
        3.2.2 实践课程现状的比较分析第39-41页
4 地方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状况分析第41-49页
    4.1 实践课程建设取得的成就第41-43页
        4.1.1 学校实践课程价值观念较强第41页
        4.1.2 校外实习基地相对稳定,实习管理体系相对完善第41-42页
        4.1.3 学校实践课程教师尽职尽责第42页
        4.1.4 实践课程评价主体相对多元第42-43页
    4.2 实践课程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第43-46页
        4.2.1 课程结构有待调整,课程类型设置比例失衡第43页
        4.2.2 非师范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师范”色彩浓重第43-44页
        4.2.3 实践课程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第44页
        4.2.4 校外实习基地单一,校内实践基地短缺第44-45页
        4.2.5 部分校内实践课程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固定外聘教师团队第45页
        4.2.6 实践课程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第45-46页
        4.2.7 实践课程培养方案有待落实,实践课程实施监管不力第46页
    4.3 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实践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6-49页
        4.3.1 政府层面第46-47页
        4.3.2 学校层面第47页
        4.3.3 个人层面第47-49页
5 改进地方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建议第49-55页
    5.1 优化课程结构,丰富与完善实践课程内容第49页
    5.2 建立促进教师提高、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第49-52页
        5.2.1 教师评价第50页
        5.2.2 学生评价第50-52页
    5.3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第52-53页
        5.3.1 建设校内实践课程基地第52页
        5.3.2 丰富校外实习基地第52-53页
    5.4 完善实践课程的支持保障体系第53-54页
        5.4.1 经费保障第53页
        5.4.2 师资保障第53-54页
    5.5 积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落实实践课程管理政策与制度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以X校为例
下一篇: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以Y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