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政策要求 | 第9页 |
1.1.2 现实诉求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1 教师教育 | 第11页 |
1.3.2 教师教育类课程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4.1 教师教育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2 教师教育类课程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2.2.1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2.2.2 文本分析法 | 第19页 |
2.2.3 问卷调查法 | 第19-21页 |
2.2.4 访谈法 | 第21-25页 |
3 X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 第25-59页 |
3.1 课程设置现状 | 第25-41页 |
3.1.1 教师教育类课程具体安排 | 第25-29页 |
3.1.2 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 第29-32页 |
3.1.3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分析 | 第32-35页 |
3.1.4 教师对课程设置的反馈情况分析 | 第35-41页 |
3.2 教学现状分析 | 第41-56页 |
3.2.1 教学内容现状 | 第41-44页 |
3.2.2 教学方法现状 | 第44-48页 |
3.2.3 教学效果现状 | 第48-52页 |
3.2.4 教学评价现状 | 第52-54页 |
3.2.5 教学环境现状 | 第54-56页 |
3.3 课程评价情况 | 第56-59页 |
3.3.1 课程评价的专业差异分析 | 第56-57页 |
3.3.2 课程评价的就业意向差异分析 | 第57-59页 |
4 研究结论与分析 | 第59-65页 |
4.1 X校教师教育的有益做法 | 第59-60页 |
4.1.1 教师教育类课程较为丰富 | 第59-60页 |
4.1.2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方案较为合理 | 第60页 |
4.1.3 “学科教学论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多样 | 第60页 |
4.2 X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60-65页 |
4.2.1 教学论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 第60-61页 |
4.2.2 全程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 | 第61页 |
4.2.3 教育实习返校后追踪指导不到位 | 第61页 |
4.2.4 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 第61-62页 |
4.2.5 教学效果难以衔接教师资格证考试 | 第62页 |
4.2.6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陈旧 | 第62-65页 |
5 改善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建议 | 第65-71页 |
5.1 强化教师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 第65页 |
5.2 构建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 | 第65-66页 |
5.2.1 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 第65-66页 |
5.2.2 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 | 第66页 |
5.3 加强教育实习返校后对师范生的追踪指导 | 第66-67页 |
5.4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 第67页 |
5.5 提升“准教师”整体素养 | 第67-68页 |
5.5.1 根据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创新培养模式 | 第67-68页 |
5.5.2 结合社会需求实现师范生自我提升 | 第68页 |
5.6 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体系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A | 第75-77页 |
附录B | 第77-7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