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

瞬变工况下车用发动机能量流的检测与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第11-13页
        1.1.2 节能减排与排放法规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6-18页
    1.4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缸内燃烧放热和热功转换过程分析第19-23页
    2.1 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第19-20页
    2.2 评估内燃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的指标第20-21页
    2.3 描述缸内热功转换过程的典型燃烧特征参数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发动机台架与整车能量流试验方案设计第23-29页
    3.1 发动机台架能量流试验第23-25页
        3.1.1 发动机台架搭建第23-24页
        3.1.2 台架试验方法第24-25页
    3.2 整车能量流试验第25-28页
        3.2.1 整车试验设备第25-26页
        3.2.2 整车试验方法第26-28页
    3.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基于冷却液温度的发动机台架能量流试验分析第29-40页
    4.1 发动机能量流热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第29-30页
    4.2 基于冷却液温度的发动机性能分析第30-35页
        4.2.1 经济性分析第30-32页
        4.2.2 燃烧过程分析第32-34页
        4.2.3 排放性能分析第34-35页
    4.3 基于冷却液温度的能量分布规律分析第35-39页
    4.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NEDC工况下冷热启动时整车能量流分析第40-67页
    5.1 能量流计算方法第40页
    5.2 冷热启动时发动机能量流分布规律第40-51页
        5.2.1 发动机总能量分布规律第41-42页
        5.2.2 发动机有效功率及其占比分布规律第42-44页
        5.2.3 排气损失能量流及其占比分布规律第44-46页
        5.2.4 冷却液损失能量流及其占比分布规律第46-49页
        5.2.5 未计入损失能量流及其占比分布规律第49-51页
    5.3 两台发动机冷热启动时油耗表现差异第51-62页
        5.3.1 冷热启动时各能量平衡项占比分布第51-54页
        5.3.2 冷启动时流体和机体的温升过程第54-55页
        5.3.3 冷热启动时控制参数对比第55-58页
        5.3.4 冷热启动时燃烧放热特征参数对比第58-62页
    5.4 发动机稳态和瞬态性能差异对比第62-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总结与展望第67-70页
    全文总结第67-68页
    工作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合元胞自动机的车身变厚度板优化设计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箱体结构轻量化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