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微信使用与社交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以重庆四所高校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25页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第9-12页
        (一)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2页
    二、研究问题及目的第12-13页
        (一)研究问题第12页
        (二)研究目的第12-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21页
        (一)微信社交的相关研究第13-16页
        (二)社交自我效能感研究第16-19页
        (三)微信使用行为与社交自我效能感关系第19-20页
        (四)文献述评第20-21页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1-25页
        (一)内容结构第21-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页
        (三)研究流程第22-25页
第一章 研究设计第25-39页
    第一节 研究样本的选取和抽样设计第25-26页
    第二节 研究变量的测量和问卷设计第26-39页
        一、研究变量的选取和测量第26-35页
        三、研究模型建立和研究假设第35-39页
第二章 实证数据统计分析第39-49页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9-43页
        一、基本信息的描述统计第39-42页
        二、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的描述统计第42-43页
        三、大学生社交自我效能感的描述统计第43页
    第二节 效度和信度检测分析第43-49页
        一、信度分析第43-44页
        二、效度分析第44-49页
第三章 微信使用行为和社会效能感的内在关系第49-57页
    第一节 微信使用行为和社交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第49-53页
        一、微信使用行为整体上与社交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第49-50页
        二、微信使用强度各维度与社交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第50页
        三、微信使用感知度各维度与社交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第50-51页
        四、微信使用满意度整体上与社交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第51-52页
        五、微信交往依赖度整体与社交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第52页
        六、微信交往亲密度与社交自我效能感正相关第52-53页
    第二节 微信社交调节变量的回归分析第53-57页
        一、以社交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第54页
        二、以微信使用行为整体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第54-57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57-63页
    第一节 微信使用行为与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假设验证第57-58页
    第二节 微信使用行为正向影响其社交自我效能感第58-59页
        一、微信使用行为与社交效能感整体呈正相关关系第58页
        二、微信使用行为相关社交效能感存在差异维度第58-59页
    第三节 微信使用行为与社交感知心理的相关讨论第59-61页
        一、社交强度因素第59-60页
        二、社交感知因素第60-61页
        三、社交依赖因素第61页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1-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附录第73-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新扩散理论视阈下KEEP的传播效果研究
下一篇:中国政府部门新闻发布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