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有效教学策略运用于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文献综述第14-24页
        1.5.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第14-17页
        1.5.2 有效教学的概念第17-18页
        1.5.3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第18-19页
        1.5.4 有效教学的特征第19-20页
        1.5.5 有效教学的多样性第20页
        1.5.6 物理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1.5.7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第24页
    1.6 问题提出第24-26页
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第26-28页
    2.1 调查目的第26页
    2.2 调查方法第26-28页
        2.2.1 调查对象第26页
        2.2.2 调查工具第26-27页
        2.2.3 调查程序第27页
        2.2.4 统计分析第27-28页
3 调查结果第28-35页
    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第28-30页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第30-34页
    3.3 调查结果小结第34-35页
4 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第35-39页
    4.1 教师因素第35-36页
    4.2 学生因素第36-37页
    4.3 社会因素第37-39页
5 优化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策略第39-45页
    5.1 有效备课第39-40页
        5.1.1 学习者分析第39-40页
        5.1.2 教学内容分析第40页
    5.2 有效授课第40-42页
        5.2.1 灵活引入内容第41-42页
        5.2.2 有效传授知识和能力的策略第42页
    5.3 有效拓展第42-43页
    5.4 有效评价第43-45页
        5.4.1 评价的内容第43页
        5.4.2 评价的方式第43-45页
6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检验第45-49页
    6.1 实验方法第45-46页
        6.1.1 实验对象第45页
        6.1.2 研究工具第45页
        6.1.3 研究程序第45-46页
        6.1.4 统计分析第46页
    6.2 实验结果第46-48页
        6.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测试得分差异检验结果第46页
        6.2.2 实验组和对照实验后测得分差异检验结果第46-47页
        6.2.3 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检验第47-48页
    6.3 讨论与分析第48-4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7.1 研究结论第49页
    7.2 研究展望第49页
    7.3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49-50页
    7.4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59页
致谢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教育视角下高中生物阅读现状调查研究--以高二生物为例
下一篇:婚恋交友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