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的规则生成研究--来自X幼儿园大二班的田野调查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缘起 | 第10-13页 |
一、缘于学术兴趣与实践观察 | 第10页 |
二、缘于游戏规则生成的困惑 | 第10-11页 |
三、缘于导师的指点与个人反思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话语背景:范畴解析、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 第13-27页 |
一、基本范畴的界定与说明 | 第13-19页 |
(一)游戏与角色游戏 | 第13-14页 |
(二)规则与角色游戏规则 | 第14-16页 |
(三)生成性规则的存在基础及其说明 | 第16-19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一)规则的内涵研究 | 第19-20页 |
(二)角色游戏规则的类型研究 | 第20页 |
(三)角色游戏规则的价值研究 | 第20-22页 |
(四)角色游戏规则的制定主体研究 | 第22-23页 |
三、本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第23-27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源于生活:角色游戏的规则生成现状 | 第27-48页 |
一、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总体情况 | 第27-34页 |
(一)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主体 | 第27页 |
(二)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内容 | 第27-31页 |
(三)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过程 | 第31-32页 |
(四)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结果 | 第32-34页 |
二、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量化分布 | 第34-38页 |
(一)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主体分布 | 第34-36页 |
(二)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内容分布 | 第36页 |
(三)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过程分布 | 第36-37页 |
(四)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结果分布 | 第37-38页 |
三、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定性分析 | 第38-48页 |
(一)重教师轻儿童:规则生成主体不均衡 | 第38-40页 |
(二)重形式轻实质:规则生成内容不科学 | 第40-42页 |
(三)重灌输轻领悟:规则内涵理解不全面 | 第42-43页 |
(四)重权威轻民主:规则生成过程不合理 | 第43-46页 |
(五)重鉴别轻发展:规则评价机制不系统 | 第46-48页 |
第三章 追本究因:角色游戏规则生成问题的原因 | 第48-62页 |
一、教师观念的误区 | 第48-53页 |
(一)游戏主体观不清晰 | 第48-50页 |
(二)游戏价值观不科学 | 第50-51页 |
(三)游戏规则观不明确 | 第51-52页 |
(四)传统规则观念的定势 | 第52-53页 |
二、行为实践的偏差 | 第53-57页 |
(一)师幼理解差异影响规则生成 | 第54-55页 |
(二)耐心缺失阻碍规则生成 | 第55-56页 |
(三)秩序偏向扼杀规则生成 | 第56-57页 |
三、衔接机制的断层 | 第57-62页 |
(一)不畅联的教师规则生成认知 | 第57-58页 |
(二)不畅达的园所规则管理体系 | 第58-59页 |
(三)不畅通的家园规则沟通渠道 | 第59-62页 |
第四章 对策思路:角色游戏规则生成的建议 | 第62-73页 |
一、观念转变——游戏规则生成之前提 | 第62-66页 |
(一)确立清晰的游戏主体观 | 第62-63页 |
(二)形成科学的游戏价值观 | 第63-65页 |
(三)增强合理的规则生成观 | 第65-66页 |
二、活动引导——游戏规则生成之必然 | 第66-71页 |
(一)以环境准备促规则萌芽 | 第67-68页 |
(二)以安全教育促规则契机 | 第68页 |
(三)以理解幼儿促规则内化 | 第68-70页 |
(四)以发展评价促规则升华 | 第70-71页 |
三、多方支持——游戏规则生成之保障 | 第71-73页 |
(一)互联教师规则生成认知机制 | 第71页 |
(二)互通园所规则生成管理机制 | 第71-72页 |
(三)互利家园规则生成合作机制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