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关于衔接模式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境外关于衔接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中本衔接相关理论与试点情况 | 第14-21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中等职业教育 | 第14页 |
2.1.2 应用本科教育 | 第14页 |
2.1.3 人才培养模式 | 第14-15页 |
2.1.4 中本衔接 | 第15页 |
2.2 中本衔接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2.2.1 系统论理论 | 第15-16页 |
2.2.2 终身教育理论 | 第16-17页 |
2.3 中本衔接政策依据 | 第17-18页 |
2.4 我国中本衔接总体情况 | 第18-21页 |
2.4.1 全国试点规模逐年扩大 | 第18-19页 |
2.4.2 试点学校层次要求高 | 第19页 |
2.4.3 试点专业类型较集中 | 第19-21页 |
第3章 “3+4”中本衔接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1-33页 |
3.1 调研设计 | 第21页 |
3.1.1 调研目的 | 第21页 |
3.1.2 调研对象选择及样本描述 | 第21页 |
3.2 “3+4”中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3.2.1 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3.2.2 招生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3.2.3 专业选择意向调查 | 第26-27页 |
3.2.4 课程衔接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2.5 师资队伍建设调查 | 第29-30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3.3.1 政府管理制度缺位 | 第30-31页 |
3.3.2 中本系统化培养体制不畅 | 第31页 |
3.3.3 课程设置未体现职业特色 | 第31-32页 |
3.3.4 高校“双师双能”教师不足 | 第32-33页 |
第4章 完善“3+4”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 第33-41页 |
4.1 严格把好学生“入口”关,保证生源质量 | 第33-34页 |
4.1.1 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 第33-34页 |
4.1.2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确保招生公平公正 | 第34页 |
4.2 明确中本衔接分段培养的目标定位 | 第34-36页 |
4.2.1 从职业教育的内涵出发,突出职业性 | 第34-35页 |
4.2.2 从办学定位的角度出发,突出层次性 | 第35-36页 |
4.3 完善专业衔接标准 | 第36-37页 |
4.3.2 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选择技术水平高、复杂程度大的专业 | 第37页 |
4.4 整体设计课程体系 | 第37-39页 |
4.4.1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整合优化课程 | 第38页 |
4.4.2 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制度 | 第38页 |
4.4.3 重视文化课教育,提高中职生文化素质 | 第38-39页 |
4.5 完善中本衔接实践教学体系 | 第39-41页 |
4.5.1 拓宽企业参与路径,深化校企合作 | 第39-40页 |
4.5.2 增加实践课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方法 | 第40-41页 |
第5章 实施“3+4”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 第41-46页 |
5.1 加强人才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第41-42页 |
5.1.1 政府统筹,鼓励特色高校参与试点 | 第41页 |
5.1.2 改变中职、本科院校办学理念 | 第41-42页 |
5.2 构建经费保障体系 | 第42-43页 |
5.2.1 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 第42-43页 |
5.2.2 学校层面,建立完善中本衔接专项经费制度 | 第43页 |
5.3 加强中本衔接师资队伍建设 | 第43-45页 |
5.3.1 完善中职文化课教师管理体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第43-44页 |
5.3.2 强化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 第44页 |
5.3.3 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44-45页 |
5.4 完善中本衔接沟通交流机制 | 第45-46页 |
5.4.1 建立中本衔接研究平台 | 第45页 |
5.4.2 加强师生交流活动 | 第45-4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46-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附件一:访谈提纲 | 第52-54页 |
(一) 高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第52页 |
(二) 高校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 第52-53页 |
(三) 中职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 第53-54页 |
附件二:调查问卷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