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路径 | 第12-14页 |
第2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理论探讨 | 第14-21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1 责任 | 第14页 |
2.1.2 社会责任 | 第14-15页 |
2.1.3 社会责任教育 | 第15页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2.2.1 社会责任教育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 第15-16页 |
2.2.2 社会责任教育的政策依据 | 第16页 |
2.2.3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学科依据 | 第16-18页 |
2.3 有关社会责任教育的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2.3.1 国外研究情况概述 | 第18页 |
2.3.2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第3章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1-28页 |
3.1 调查研究的整体设计 | 第21-22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3.1.2 问卷编制 | 第21页 |
3.1.3 实施方法 | 第21-22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3.2 调查研究的结果统计与结论 | 第22-26页 |
3.2.1 对自我的责任 | 第22页 |
3.2.2 对他人的责任 | 第22-23页 |
3.2.3 对社会的责任 | 第23-24页 |
3.2.4 对自然的责任 | 第24-25页 |
3.2.5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状况 | 第25-26页 |
3.3 调查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 第26-28页 |
3.3.1 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弱化 | 第26页 |
3.3.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3 学校责任教育的缺失 | 第27页 |
3.3.4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片面指向 | 第27-28页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设计研究 | 第28-36页 |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本原则 | 第28-30页 |
4.1.1 导向性原则 | 第28页 |
4.1.2 主体性原则 | 第28-29页 |
4.1.3 实践性原则 | 第29页 |
4.1.4 渗透性原则 | 第29-30页 |
4.2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选择与路径 | 第30-36页 |
4.2.1 力学部分 | 第31-32页 |
4.2.2 电磁学部分 | 第32-34页 |
4.2.3 选考部分 | 第34-36页 |
第5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 第36-56页 |
5.1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总体实践和方法总结 | 第36-41页 |
5.1.1 提升自身素养,重视物理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影响 | 第36-37页 |
5.1.2 关注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 第37页 |
5.1.3 加强实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 第37-38页 |
5.1.4 重视物理学史,挖掘物理学史的责任教育价值 | 第38-40页 |
5.1.5 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活动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 第40-41页 |
5.2 实践案例分析 | 第41-56页 |
5.2.1 案例一: 课堂教学《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 第41-47页 |
5.2.2 案例二: 分组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第47-50页 |
5.2.3 案例三: 演示实验《曲线运动》 | 第50-52页 |
5.2.4 案例四: 研究性学习活动《认识一个物理学家》 | 第52-5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