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与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1 归纳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个案分析法 | 第12页 |
1.3.3 比较分析法 | 第12页 |
1.3.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多元化经营动因文献综述 | 第14页 |
2.2 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2.1 多元化溢价效应 | 第14-15页 |
2.2.2 多元化折价效应 | 第15-16页 |
2.2.3 多元化无关效应 | 第16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3.1 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与分类 | 第18-20页 |
3.1.1 多元化的定义 | 第18-19页 |
3.1.2 多元化的分类 | 第19页 |
3.1.3 多元化程度的测度 | 第19-20页 |
3.2 多元化经营动因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3.2.1 资源剩余理论 | 第20页 |
3.2.2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第20页 |
3.2.3 风险分散理论 | 第20-21页 |
3.3 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 第21-23页 |
第四章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分析 | 第23-28页 |
4.1 新大洲集团概况 | 第23页 |
4.2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的现状 | 第23-25页 |
4.2.1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4.2.2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程度 | 第24-25页 |
4.3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动因 | 第25-28页 |
4.3.1 利用富余资源 | 第25-26页 |
4.3.2 降低经营风险 | 第26页 |
4.3.3 顺应国家政策 | 第26-28页 |
第五章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绩效评价 | 第28-46页 |
5.1 基于财务指标对新大洲集团的绩效评价 | 第28-38页 |
5.1.1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前后盈利情况 | 第28-29页 |
5.1.2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后的绩效表现 | 第29-35页 |
5.1.3 企业价值及财富增值能力分析 | 第35-38页 |
5.2 基于相关管理理论对新大洲集团的绩效评价 | 第38-46页 |
5.2.1 基于资源剩余理论的评价 | 第39-43页 |
5.2.2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评价 | 第43-44页 |
5.2.3 基于风险分散理论的评价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6-5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6.2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建议 | 第47-49页 |
6.2.1 审慎决策,适度多元投资 | 第47页 |
6.2.2 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 第47-48页 |
6.2.3 加强内控,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 第48-49页 |
6.3 研究局限性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