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众包竞赛平台接包方持续参与意愿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的对象第12页
    1.4 技术路线图第12-15页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1.5.1 研究主要内容第15页
        1.5.2 研究主要方法第15-16页
    1.6 研究的创新第16-17页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第17-29页
    2.1 开放式创新理论第17-18页
        2.1.1 开放式创新理论的提出第17页
        2.1.2 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发展第17-18页
    2.2 众包竞赛平台的界定与模式第18-20页
        2.2.1 众包的概念第18-19页
        2.2.2 众包竞赛平台的界定第19页
        2.2.3 众包竞赛平台的运行模式第19-20页
    2.3 基于动机理论的接包方持续参与的动机研究第20-24页
        2.3.1 初次参与动机与持续参与动机的比较第21-22页
        2.3.2 内部满足感第22-24页
        2.3.3 外部报酬感第24页
    2.4 众包接包方持续参与意愿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4-26页
        2.4.1 基于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第25页
        2.4.2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中的感知公平理论第25-26页
        2.4.3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理论第26页
    2.5 研究述评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众包竞赛平台接包方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与研究假设第29-43页
    3.1 众包竞赛平台和接包方的独特性分析第29-34页
        3.1.1 众包竞赛平台的独特性第29-32页
        3.1.2 众包竞赛平台中接包方的独特性第32-34页
    3.2 众包竞赛平台接包方的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第34-36页
    3.3 众包竞赛平台接包方持续参与意愿的研究假设第36-41页
        3.3.1 自我效能感对持续参与动机和持续参与意愿的正向作用第36-37页
        3.3.2 感知公平对持续参与动机和持续参与意愿的正向作用第37-38页
        3.3.3 自我效能感与感知公平的交互作用研究第38-39页
        3.3.4 持续参与动机对持续参与意愿的正向作用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基于众包竞赛平台的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第43-65页
    4.1 量表的设计与调整第43-48页
        4.1.1 量表的设计第43-46页
        4.1.2 预调研与量表修改第46-48页
    4.2 问卷的发放和收集第48-52页
        4.2.1 问卷的发放对象第48-50页
        4.2.2 问卷的收集与筛选第50-51页
        4.2.3 问卷数据的研究方法第51-52页
    4.3 量表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52-54页
    4.4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54-60页
        4.4.1 量表的信度检验第54-55页
        4.4.2 量表的效度检验第55-58页
        4.4.3 Person相关分析第58-60页
    4.5 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第60-64页
        4.5.1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60-61页
        4.5.2 模型拟合度分析第61-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众包竞赛平台接包方持续参与意愿的讨论和建议第65-76页
    5.1 主要结论和讨论第65-68页
        5.1.1 感知公平的强解释力度第65-66页
        5.1.2 持续参与动机的内部外差异第66-67页
        5.1.3 自我效能感越高越看重外部报酬第67-68页
    5.2 对于众包竞赛平台的管理建议第68-73页
        5.2.1 基于承诺信任模型,实现接包方公平感和信任感第68-71页
        5.2.2 基于成就激励模型,构建接包方价值感和忠诚感第71-72页
        5.2.3 基于企业胜任力模型,提升接包方效能感和成就感第72-73页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录A第86-91页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BOLL指标和资金管理结合的程序化交易策略研究
下一篇:供应链网络形态、网络能力与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