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求异思维的概述 | 第6-8页 |
1.1 求异思维的概念 | 第6页 |
1.2 求异思维的特征 | 第6-7页 |
1.3 求异思维应用的意义 | 第7-8页 |
2.求异思维实现的条件 | 第8-10页 |
2.1 时机方面的条件 | 第8页 |
2.2 教师方面的条件 | 第8页 |
2.3 高考方面的条件 | 第8-10页 |
3.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求异思维引导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3.1. 阅读的标准化 | 第10-11页 |
3.2 写作模式的固定化 | 第11-12页 |
4.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12-15页 |
4.1 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 第12页 |
4.2 教育体制的限制,教学以高考为中心,追求短期效益 | 第12页 |
4.3 教学实践与理论脱节 | 第12-13页 |
4.4 局域性的经验扩大化 | 第13页 |
4.5 学生定向思维模式的影响 | 第13页 |
4.6 教师定势思维模式的影响 | 第13-15页 |
5.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培养问题的措施 | 第15-22页 |
5.1 加强教学比较,开发求异思维 | 第15页 |
5.2 在备课过程中设置求异的发散点 | 第15-16页 |
5.3 在课堂的组织过程中求同存异 | 第16-17页 |
5.3.1 问题思考主体的回归 | 第16页 |
5.3.2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第16-17页 |
5.3.3 建立培养课堂思维能力的环境 | 第17页 |
5.3.4 突破定势思维模式 | 第17页 |
5.4 配合作文命题培养求异思维 | 第17-20页 |
5.4.1 建立求异思维的阅读模式 | 第17-19页 |
5.4.2 借助比较的方式培养求异思维 | 第19-20页 |
5.5 通过交流培养求异思维 | 第20-22页 |
6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附录 | 第24-25页 |
致谢 | 第25-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