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9-13页 |
1 前言 | 第13-27页 |
1.1 弯曲菌简介 | 第13-15页 |
1.1.1 弯曲菌的分类 | 第13-14页 |
1.1.2 弯曲菌的生物学特征 | 第14-15页 |
1.1.3 弯曲菌的致病性 | 第15页 |
1.2 弯曲菌在食品动物及其产品中的流行情况 | 第15-19页 |
1.2.1 弯曲菌在食品动物及其产品中的流行情况 | 第15-17页 |
1.2.2 弯曲菌在禽类屠宰生产链中的流行情况研究 | 第17-19页 |
1.3 弯曲菌的耐药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1 国内弯曲菌耐药研究 | 第19-20页 |
1.3.2 国外弯曲菌耐药研究 | 第20-21页 |
1.4 弯曲菌毒力基因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1 与致病相关的毒力基因 | 第21-23页 |
1.4.2 弯曲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 第23页 |
1.5 弯曲菌的PFGE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1 弯曲菌的基因分型 | 第23-24页 |
1.5.2 弯曲菌的PFGE分型研究现状 | 第24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7页 |
2.1 材料 | 第27-29页 |
2.1.1 样品 | 第27页 |
2.1.2 菌株 | 第27-28页 |
2.1.3 培养基 | 第28页 |
2.1.4 生化试剂 | 第28页 |
2.1.5 抗生素 | 第28-29页 |
2.1.6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2.2 方法 | 第29-37页 |
2.2.1 样品采集及运输 | 第29页 |
2.2.2 分离纯化 | 第29-30页 |
2.2.3 菌种鉴定 | 第30-32页 |
2.2.4 药敏试验 | 第32-33页 |
2.2.5 毒力基因检测 | 第33-34页 |
2.2.6 弯曲菌PFGE分型 | 第34-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3页 |
3.1 肉鸭屠宰链弯曲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 第37-39页 |
3.1.1 分离纯化 | 第37-38页 |
3.1.2 生化鉴定 | 第38页 |
3.1.3 三重PCR鉴定 | 第38-39页 |
3.2 肉鸭屠宰链弯曲菌株的检出情况 | 第39-40页 |
3.3 弯曲菌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 第40-45页 |
3.3.1 弯曲菌分离菌株耐药率 | 第40-42页 |
3.3.2 弯曲菌分离株的耐药谱及多重耐药率 | 第42-45页 |
3.4 弯曲菌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 第45-49页 |
3.4.1 弯曲菌毒力基因扩增结果 | 第45-47页 |
3.4.2 弯曲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检出情况 | 第47-48页 |
3.4.3 弯曲菌毒力基因谱型 | 第48-49页 |
3.5 肉鸭屠宰生产链弯曲菌PFGE分析结果 | 第49-53页 |
3.5.1 空肠弯曲菌PFGE分型结果 | 第50-51页 |
3.5.2 结肠弯曲菌PFGE分型结果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60页 |
4.1 肉鸭屠宰生产链弯曲菌污染情况分析 | 第53-55页 |
4.2 肉鸭屠宰生产链弯曲菌耐药性情况分析 | 第55-56页 |
4.3 弯曲菌毒力基因分析 | 第56-58页 |
4.4 肉鸭屠宰生产链弯曲菌PFGE分析 | 第58-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5.1 结论 | 第60-62页 |
5.2 创新点 | 第62页 |
5.3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